校對,是出版流程中的一個階段,目的在於比對校樣英語Galley proof與原始手稿或圖稿,以識別排版過程中的轉錄錯誤[1] [2]。過去,校對人員會在頁邊標示出修正或校對符號[3]。現代出版多以電子格式提供資料,傳統排版已不再使用,因此通常不再出現這類轉錄問題。

美國海軍校對員

校對也可指從事此工序的專業人員,即校對員(Proofreader)的中文簡稱。《南宋館閣錄》載「卷三《儲藏》門記載:「諸字有誤者,以雌黃塗訖,別書。或多字,以雌黃圈之;少者,於字旁添入;或字側不容注者,即用朱圈,仍於本行上下空紙上標寫。倒置,於兩字間書乙字。諸點語斷處,以側為正;其有人名、地點、物名等合細分者,即於中間細點。」

方法與流程概要

編輯

傳統方法

編輯

「校樣」指的是排版後的文本版本。由於排版過程中的人為疏失,校樣中可能出現排版錯誤。傳統上,校對人員會將原稿中的一部分文字對照相應的排版內容,使用標準校對符號英語List of proofreader's marks標記任何錯誤(有時稱為「行編輯」)。與審稿不同,校對的主要流程是同時處理兩組資料。校樣會返回排版人員進行修正。校樣更正周期中通常會使用一個描述性術語,如「退回」、「置頂」或「修訂」,用以保持清晰,且在部門或機構內具有唯一性。常見的做法是將所有修正內容,不論大小,均再次送交校對人員檢查並簽署,確立校對人員對排版人員或美編人員具有更高的責任。

替代方法

編輯

「逐字對讀」或「對照校對」需兩位校對人員同時參與。一人快速讀出文字,另一人跟隨檢查並標記任何讀出與排版不同之處。此方法適用於大批量、樣板文本英語Boilerplate text,因為預期出錯的機率較小[4]

經驗豐富的校對人員會在讀稿過程中使用各種代碼和口頭簡略語。例如,「數字」代表接下來讀出的內容是數字而非文字拼寫,「括號內」表示即將讀出的文字包含在括號內。驚嘆號讀作「嘆號」,用手指敲擊桌面以代表首字放大逗號句號或其他顯著特徵。例如,句子「他說地址是中央大道1234號,要快點!」會被讀作「括號內[敲擊]他說地址是中央[敲擊]大道[敲擊]數字 1 2 3 4[敲擊]號 逗號 要快點 嘆號」。相互理解是唯一指導原則,代碼可靈活變通。對於熟悉文本的校對人員來說,讀「中央大道」後敲擊兩次可能也被接受。

「雙重校對」指一位校對人員按照傳統方式檢查校樣後,再由另一位重覆檢查,並在校樣上共同簽名。在逐字對讀與雙重校對中,責任由兩位校對人員共同承擔。

「掃描校對」指不逐字檢查,而是快速檢視校樣,這在排版電腦化和文字處理器普及後已變得常見[5]。許多出版社使用自有排版系統,而客戶則使用Word等商業軟件。為出版需求,Word文件需轉換為出版商所用格式,最終產品稱為「轉換檔」。若客戶在提交文件前已校對過內容,通常無需再次逐字校對(除非另行申請此服務並支付費用)。出版社僅需負責格式錯誤(如字體、頁寬、表格對齊)和製作錯誤(如意外刪除文字)。為簡化流程,特定轉換檔通常分配特定模板

檢查清單

編輯

校對人員負責出版前的最後關卡,默認要求其具有高度準確性。若產品具一致性,校對室內常使用檢查清單,可作為新進人員的培訓工具。然而,檢查清單並不全面,校對人員仍需找出未列出的所有錯誤,故其用途有限。

參考文獻

編輯
  1. ^   Chisholm, Hugh (編). Proof-Reading.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第11版).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11. 
  2. ^ Levy B, Begin J. Proofreading familiar text: allocating resources to perceptual and conceptual processes. Memory & Cognition. 1984, 12 (6): 621–632. PMID 6533431. doi:10.3758/BF03213351 . 
  3. ^ Proofreading Marks and What They Mean. Editor World (美國英語). 
  4. ^ Proofreaders' Marks.  摘自 Merriam Webster
  5. ^ Company timeline.  參見 1983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