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爾必齊河
格爾必齊河(俄語:река Горбица,羅馬化:Reka Gorbitsa)亦稱郭爾畢擦河,位於俄羅斯外貝加爾邊疆區,黑龍江(俄語稱阿穆爾河)正源石勒喀河左岸支流,距離石勒喀河與額爾古納河交匯處約100英里,為長度僅有幾十公里的短小河流,因1869年清朝與沙皇俄國簽訂的《尼布楚條約》中,規定該河流為兩國邊界而知名。
尼布楚條約
編輯尼布楚條約中第一條規定:從黑龍江支流格爾必齊河到外興安嶺直到海,嶺南屬於中國(清朝),嶺北屬於俄羅斯帝國。格爾必齊河為石勒喀河左岸支流,在格爾必齊河注入石勒喀河處建分界石碑,黑龍江將軍每年派官兵巡查邊界。
位置與爭議
編輯《尼布楚條約》中寫道:「以流入黑龍江之綽爾納河,即韃靼語所稱烏倫穆河附近之格爾必齊河為兩國之界。格爾必齊河發源處為石大興安嶺,此嶺直達於海,亦為兩國之界。」 綽爾納河即今日喬爾納亞河(Reka Chernaya),格爾必齊河注入石勒喀河處今日有村落名為格爾必齊(俄語: Горбица,羅馬化: Gorbitsa,53°06′N 119°13′E / 53.100°N 119.217°E)。
不過因格爾必齊河在今日地圖中亦難尋蹤跡,加之中外諸多典籍和地圖中記載各有出入,其中部分古籍中以安巴格爾必齊河(安巴為滿語「大」之意)為中俄界河,而安巴格爾必齊河更可能為一條更大的河流,即今日阿馬扎爾河(Reka Amazar,位於石勒喀河與額爾古納河交匯處下游左岸)。
德國地理學家拉文施泰因在1861年的著作里也曾經寫道有兩條格爾必齊河,他認為上格爾必齊河位於石勒喀河-額爾古納河交匯處上游100英里,今日在喬爾納亞河(Reka Chernaya),而下格爾必齊河位於這兩條河流下游25英里,即今日阿馬扎爾河(Reka Amazar)。拉文施泰因認為下格爾必齊河(阿馬扎爾河)是真正的格爾必齊河。然後他講述了一個故事,大意是大約1710年,一個通古斯人被遺棄到了俄羅斯邊境。他聲稱上格爾必齊河是真正的邊界,以此逃避被遣返。中國人對此很滿意,並移動了界石。
這是一篇與俄羅斯地理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