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口電話局大樓

漢口電話局大樓[1],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合作路51號中山大道路口,緊挨漢口電報局大樓。該建築為1915年左右漢口電話局新建的新辦公樓。現大樓為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漢口電話局舊址
大樓全貌(2024年),現為中國電信江岸區分公司所在
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武漢市江岸區合作路51號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1915年
認定時間2008年3月27日
保護歷史
1998年5月27日,第四批武漢市文物保護單位
官方名稱交通部武漢電話局
評定時間1993年7月28日
時代1912—1915年
等級一級保護
保留原因重要的公共建築和有較高建築藝術價值

歷史

編輯

武漢電話局與早期漢口電信電話事業

編輯

漢口開埠後,隨即開啟了城市近代化歷程。近代城市便有高效快捷的信息傳播需求,漢口電話局便在這種條件下誕生。1900年,張之洞決意發展市內電話,漢口電話局隨即成立,當時單位駐地在張美之巷(今民生路)。但此後因資金不足,電話局又出售給劉歆生改為商辦。與此同時,德商西門子洋行又在郵政局開辦面向租界的電話業務。中華民國成立後,漢口民辦電話事業改為公辦,1915年又與西門子洋行簽訂協議接收租界內電話業務。[2][3]

大樓歷史

編輯

隨着公辦漢口電話局業務的擴大,既有的設施已經無法滿足該單位日常辦公需求。因此在1916年1月18日,中華民國交通部與中日實業有限公司訂立漢口武昌電話裝置的合同,同時開始在漢口英租界湖北街(今中山大道)與吉祥路(今合作路)轉角處修建新的辦公大樓。1917年5月12日建築竣工,漢口電話局搬入此處辦公並改名武漢電話局,統管武昌漢口電話業務(後擴大至三鎮全體)。[2][3][4]

1938年10月,由於日軍即將逼近武漢三鎮,電話局在撤退前夕將所有無法搬遷的設備託付給西門子洋行保管[3]。抗日戰爭結束後,武漢既有電信電話業務統合管理,該建築與緊鄰的漢口電報局大樓共同作為交通部武漢電信局的辦公場所,武漢被解放軍攻下前夕,國軍欲拆毀樓內無法搬遷的設備,在中共地下黨的幫助下,成功將電信局局長策反,並帶領全局職工保護了設備[5]。1949年後一度為武漢市電信局辦公樓,現為中國電信江岸區分公司辦公樓[註 1][6]

建築概覽

編輯

該大樓全高4層,主體為鋼筋混凝土結構,英商通和有限公司負責建築設計,魏清記營造廠工程承建。此後修建的漢口電報局大樓緊挨本建築修建以方便業務合作。建築外立面呈現古典主義風格,以西洋立柱及雕花裝飾,另設有外挑陽台。整體外牆仿麻石粉刷,屋頂女兒牆呈現出多種設計式樣,在各面中間樓頂還有三角形牌面做裝飾。[2][4]

建築保護

編輯

1993年7月28日,大樓以「交通部武漢電話局」的名義被武漢市人民政府列為第一批武漢市優秀歷史建築[7]

1998年5月27日,大樓以「漢口電話局舊址」的名義被武漢市人民政府列為第四批武漢市文物保護單位[8]。2008年3月27日,大樓以「漢口電話局舊址」的名義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為第五批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9]

大樓作為文物的保護範圍:漢口電話局舊址及周圍一定範圍。以舊址外牆為界,東南面向外延伸60米,西南面向外延伸50米至天津路現狀道路邊線,西北面向外延伸3米至中山大道現狀道路邊線,東北面向外延伸8米至合作路現狀道路邊線[10]

大樓作為文物的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範圍為界,東南面向外延伸30米,西南面向外延伸3米至規劃道路中線,西北面向外延伸12米至中山大道規劃道路中線,東北面向外延伸5米至合作路規劃道路中線[10]

注釋

編輯
引用
備註
  1. ^ 依照現實門牌勘之

參考文獻

編輯
  • 湖北省電信有限公司武漢分公司. 武汉电信志(1884-2005). 武漢. 2006. OCLC 173094430 (中文(中國大陸)). 
  • 漢口租界志編纂委員會. 汉口租界志. 武漢: 武漢出版社. 2003. ISBN 978-7-5430-2941-5 (中文(中國大陸)). 
  • 武漢市文化局. 武汉中山大道. 武漢: 武漢出版社. 2017. ISBN 978-7-5582-1052-5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