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 (電影)
《活埋》(英語:Buried)是一部2010年西班牙的英語心理驚悚電影,羅德里戈·科爾特斯執導[5],萊恩·雷諾斯主演[6],克里斯·斯帕林編劇。
活埋 Buried | |
---|---|
基本資料 | |
導演 | 羅德里戈·科爾特斯 |
監製 |
|
編劇 | 克里斯·斯帕林 |
主演 | 萊恩·雷諾斯 |
配樂 | 維克多·雷耶斯(Victor Reyes) |
攝影 | 愛德華·格勞 |
剪輯 | 羅德里戈·科爾特斯 |
製片商 | |
片長 | 95分鐘 |
產地 | 西班牙[2] |
語言 | 英語 |
上映及發行 | |
上映日期 |
|
發行商 | 獅門 |
預算 | 200萬美元[3] |
票房 | 2130萬美元[4] |
影片講述駐伊拉克的美國平民卡車司機保羅·康羅伊遭到襲擊後,被人和打火機、燒瓶、手電筒、匕首、熒光棒,鋼筆,鉛筆和手機一起裝進木棺材活埋。影片於聖丹斯電影節首映,獲得好評。
劇情
編輯2006年,在伊拉克工作的美國平民在一具木棺材醒來,發現手邊有一個Zippo打火機和一部黑莓手機。他回憶自己遭遇的事情,意識到自己和同伴遭到恐怖分子埋伏,被一塊石頭打中後,昏了過去。他打電話給綁匪賈比爾,對方要求他在晚上9點前交付500萬美元贖金,否則就會被活埋至死。
克羅伊致電美國國務院,收到回答是政府有政策不跟恐怖分子談判,所以交贖金是不可能的,但會想方法營救。他們幫他轉接人質工作組主管丹·布倫納(Dan Brenner),對方告訴克羅伊會盡力找到他。
賈比爾給克羅伊打電話,要求他拍攝勒索影片,還威脅要殺死他一個在襲擊中倖存的同伴。克羅伊堅持稱沒有會支付500萬,綁匪便把金額下調到100萬。儘管克羅伊答應拍影片,綁匪還是殺掉了同伴,還給他發來了影片。隨後,遠處傳來的爆炸讓泥土出現晃動,棺材掉進了一些沙子。克羅伊繼續斷斷續續地與布倫納打電話,質疑他會不會幫忙。布倫納跟他說一位情況跟他相似、名叫馬克·懷特(Mark White)的男子三個星期前獲救,目前正和家人在家中。
克羅伊接到員工的電話,通知他由於與同事之間關係曖昧而被解僱,因此他和家人將無權在公司賺取任何福利或退休金。這時布倫納打來電話,說F-16戰機剛剛轟炸當地,造成的爆炸損壞了他的棺材,而綁匪可能已經被擊斃。克羅伊開始失去希望,開始用影片留下遺囑,他把衣服交給了兒子,把自己個人的存款給了妻子。這時綁匪帶來電話,要他錄下切掉自己一根手指的過程,否則家人們回家時,會把孩子們都殺掉。克羅伊服從了。
錄製完影片後不久,手機響了,克羅伊開始聽到一副沙啞的聲音。聲音變得更清晰,說打開棺材,然後棺材打開。很明顯,他對這次邂逅產生了幻覺。
布倫納打來電話,說一位叛亂分子詳細講出了一位被活埋男子的確切位置,正前往營救。克羅伊接到妻子琳達的一通催淚電話,布倫納告訴他情況會好的。由於沙子看要把棺材給埋了,留給克羅伊活命的時間已經不多,布倫納打電話告訴他,他和救援小隊已經抵達活埋現場。電話里傳出了挖掘的聲音,但克羅伊卻沒有覺得有人在周圍挖土。救援隊挖出棺材後打開,發現叛亂分子告訴他的棺材是馬克·懷特的,也就是布倫納告訴他那位已經獲救的男子。知道自己不可能獲救後,克羅伊冷靜下來,接受了現實。沙子填滿了棺材,克羅伊開始窒息,而燈光也變得昏暗,屏幕變黑。最後,布倫納不斷重複「我很抱歉,保羅,我很抱歉」,連接就中斷了。
在片尾彩蛋中,打火機照亮了保羅·馬克(Paul)先前在棺材蓋上照亮了寫的「馬克·懷特」(Mark White)這個名字。
演員
編輯- 萊恩·雷諾斯 飾 保羅·康諾伊(Paul Conroy)
- 何塞·路易斯·加西亞·佩雷斯(José Luis García Pérez,配音)飾 賈比爾(Jabir)
- 羅伯特·帕特森(Robert Paterson,配音)飾 丹·布倫納(Dan Brenner)
- 斯蒂芬·托伯洛夫斯基(配音)飾 艾倫·達文波特(Alan Davenport)
- 薩曼莎·馬蒂斯(配音)飾 琳達·康諾伊(Linda Conroy)
- 伊凡娜·米諾(Ivana Miño,配音)飾 帕梅拉·盧蒂(Pamela Lutti)
- 華納·洛夫林(Warner Loughlin,配音) 飾 瑪麗安·康羅伊(Maryanne Conroy) / 唐娜·米切爾(Donna Mitchell) / 數字女士
- 埃瑞克·帕拉迪諾(配音)飾 特別探員哈里斯(Special Agent Harris)
製作
編輯影片由巴塞羅那公司對抗娛樂(Versus Entertainment)連同薩夫蘭公司和Dark Trick Films製作[1]。
影片在巴塞羅那拍了16天[7]。主演萊恩·雷諾斯說他在拍戲期間得了幽閉恐懼症(和他飾演的角色很像)。雷諾斯所待的棺材隨着拍攝的進行裝滿沙子,到了拍攝高潮段落時雷諾斯的確被埋了。萊恩在拍攝最後一天說「我絕不會再體驗這種東西了」。製作團體讓醫護團隊在旁待命。導演羅德里戈·科爾特斯在拍攝時參考了亞弗列·希治閣的電影《奪魂索》[7]。
發行
編輯影片於2010年1月23日在聖丹斯電影節首映。獅門娛樂買下影片放映權,2010年9月24日在電影院有限放映,兩周後2010年10月8日大規模上映。首支預告片與《猛鬼街》一同放映,第二支預告片於2010年聖地亞哥國際漫畫展首映,與《笨人晚宴》、《生化危機4:陰陽界》、《浴血任務》和《最後一次驅魔》的精選劇照一同公布。
影片在2010年9月的斯特拉斯堡歐洲奇幻電影節上獲得年度歐洲唱片獎[8]。
專業評價
編輯匯總媒體網站爛番茄打出155條,新鮮度86%,平均分7.3/10。網站共識寫道:「跳脫幽閉恐懼症的前提絞盡腦汁寫出看似不可能的大量戲劇轉折,《活埋》是萊恩·雷諾斯才華的一次令人神經緊繃的展示[10]。」Metacritic根據29條評論打出加權平均數65/100,表示「普遍好評」[11]。
影評人羅傑·伊伯特給予3.5/4星評價,指出「西班牙電影製片人羅德里戈·科爾特斯是這場受希區柯克影響的敘事特技的幕後策劃者,他用攝影機角度和燈光營造出一種歡快的惡作劇。」《Access Hollywood》稱電影是「一部非常扭曲的懸疑驚悚片,會讓希區柯克感到驕傲[12]。」IGN的克里斯·提莉(Chris Tilly)打出10分滿分[13]。《滾石》的彼得·崔維斯打出2/4星,他評論:「萊恩·雷諾斯被活埋90分鐘:我們是不是在《愛情限時簽》遭受過這些?[14]」
獎項與提名
編輯大獎 | 提名 | 獲得者 | 結果 | 參考 |
---|---|---|---|---|
高迪獎 | 最佳男主角 | 萊恩·雷諾斯 | 提名 | [15] |
最佳視效 | 莫妮卡·阿卡隆(Mònica Alarcón)、瑪麗·德·拉·卡馬拉(María de la Cámara) 加布里埃爾·帕雷(Gabriel Paré)和亞歷克斯·維拉格拉薩(Alex Villagrassa) |
提名 | [16] | |
最佳美術指導 | 瑪麗·德·拉·卡馬拉和加布里埃爾·帕雷 | 提名 | [16] | |
最佳剪輯 | 羅德里戈·科爾特斯 | 獲獎 | [17] | |
最佳導演 | 提名 | [15] | ||
最佳聲效 | 烏爾科·蓋拉(Urko Garai)、詹姆斯·穆尼茲(James Muñoz)、馬克·奧特斯(Marc Orts) | 提名 | [16] | |
最佳原創劇本 | 克里斯·斯帕林 | 提名 | ||
最佳非加泰羅尼亞語電影 | 阿德里安·瓜拉(Adrian Guerra) 和彼得·薩夫蘭 | 獲獎 | [17] | |
哥雅獎 | 最佳男主角 | 萊恩·雷諾斯 | 提名 | [18] |
最佳原創配樂 | 維克多·雷耶斯(Victor Reyes) | 提名 | ||
最佳原創歌曲 | 提名 | |||
羅德里戈·科爾特斯 | 提名 | |||
最佳剪輯 | 獲獎 | |||
最佳導演 | 提名 | |||
最佳音效 | 烏爾科·蓋拉、詹姆斯·穆尼茲、馬克·奧特斯 | 獲獎 | ||
最佳影片 | 阿德里安·瓜拉和彼得·薩夫蘭 | 提名 | ||
最佳原創劇本 | 克里斯·斯帕林 | 獲獎 | ||
最佳特效 | 提名 | |||
IGN電影大獎 | 最佳表演 | 萊恩·雷諾斯 | 提名 | [19] |
MTV電影獎 | 獎最佳嚇人表演 | 提名 | [20] | |
國家評論獎 | 最佳原創劇本 | 克里斯·斯帕林 | 獲獎 | [21] |
土星獎 | 最佳男主角 | 萊恩·雷諾斯 | 提名 | [22] |
Fangoria鋼鋸獎 | 最佳男主角 | 獲獎 | ||
最佳有限上映/非劇院上映電影 | 《活埋》 | 提名 | ||
最佳劇本 | 克里斯·斯帕林 | 提名 | ||
最佳配樂 | 維克多·雷耶斯 | 提名 | ||
斯特拉斯堡歐洲奇幻電影節獎 | 最佳歐洲電影 | 阿德里安·蓋拉和彼得·薩夫蘭 | 獲獎 | [23] |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1.3 Buried (2010). The New York Times.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5).
- ^ Nelson, Rob. Buried Review. Variety. 2010-01-26 [2010-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04).
- ^ Ryan Reynolds interviewed by Jian Ghomeshi on Q. CBC.ca. 2010-09-28 [2010-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11).
- ^ Buried. The Numbers. [2020-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23).
- ^ Sundance Festival One-Sheet: Buried. Dreadcentral.com. 2010-01-18 [2010-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22).
- ^ New Stills: Ryan Reynolds is Buried Alive. Dread Central. 2009-12-10 [2010-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2-15).
- ^ 7.0 7.1 Boucher, Geoff. The Directors: Rodrigo Cortés builds suspense in 'Buried'. Los Angeles Times. 2010-09-12 [2010-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04).
- ^ Brown, Todd. Sitges 2010: Buried Wins Prestigious Melies D'Or. Twitchfilm.com. 2010-10-14 [2011-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20).
- ^ Lambert, Christine. Buried press conference photos - 35th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DigitalHit.com. 2010 [2012-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29).
- ^ Buried Movie Reviews, Pictures. Rotten Tomatoes. [2010-09-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3).
- ^ Buried. Metacritic. [2020-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04).
- ^ Mantz, Scott. MovieMantz Review: 'Buried'. Access Hollywood. 2010-09-21 [2015-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23).
- ^ Tilly, Chris. Buried Review. IGN. 2010-09-23 [2011-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01).
- ^ Travers, Peter. Buried. Rolling Stone. 2010-09-24 [2011-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01).
- ^ 15.0 15.1 'Pa negre', 'Herois' y 'Buried', grandes favoritas en los III Premios Gaudí. La Vanguardia. 2011-01-17 [2015-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3) (西班牙語).
- ^ 16.0 16.1 16.2 Nominades - III Premis Gaudí. Gaudí Awards. [2015-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3) (加泰羅尼亞語).
- ^ 17.0 17.1 'Buried' engalana su carrera hacia los Premios Goya. La Nueva España. 2011-01-18 [2015-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3) (西班牙語).
- ^ Premios Goya 2011 en EL PAÍS. El País. [2015-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27) (西班牙語).
- ^ Best Actor. IGN. [2015-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Twilight leads MTV Movie Award noms. News24. 2011-05-04 [2015-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3).
- ^ Pond, Steve. 'The Social Network' Sweeps 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TheWrap. 2010-12-02 [2015-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7).
- ^ Moore, Debi. 2011 Saturn Award Nominees Announced. Dread Central. 2011-02-24 [2015-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3).
- ^ Buried. European Fantastic Film Festivals Federation. [2015-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