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郊行宮,位於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燕郊鎮行宮村,是清朝所建的皇家行宮。

簡介

編輯

煙郊行宮是清朝皇帝、后妃、王公貝勒、文武官員出北京東巡、謁東陵盛京北陵時駐蹕的首座行宮。乾隆帝就曾多次駐蹕煙郊行宮。康熙九年(1670年)到道光九年(1829年),皇帝共11次東巡,除四次出北京向北出古北口,經內蒙古到盛京外,其他7次均出北京經通州,住蹕煙郊行宮。[1]

煙郊行宮也是皇帝謁東陵時駐蹕之所。《畿輔通志》卷十五記載,清朝皇帝、后妃謁東陵時,自北京紫禁城出發後,「沿途以駐蹕行宮之所凡四」,即煙郊行宮、白澗行宮桃花寺行宮隆福寺行宮。煙郊行宮是到東陵之前的第一處行宮,也是謁陵畢後還京的最後一處行宮。[2]

煙郊行宮仿北京紫禁城興建,中軸線上自南至北建有三座大殿,使用漢白玉和黃琉璃瓦。宮門外東、西兩側各有一口水井,深達七丈五尺,井水清甜,當地人稱兩井為「龍眼」 。行宮西北角有座五層的眺遠樓。[1]

《日下舊聞考》卷一百十一《京畿三河縣》記載:[3]

《日下舊聞考》卷一百十一《京畿三河縣》記載的煙郊行宮

増:煙郊行宮,乾隆二十年建。(《三河縣誌》)臣等謹按:煙郊行宮,建自康熙年間,乾隆二十年移建於舊址迤南。正殿外檐恭懸聖祖御書額曰:「虛明向遠」,開殿內恭懸皇上御書額曰:「綠浄雲畦」,聯曰:「為元後則時天若,知小人依所逸無」,樓額曰「眺遠樓」,曰「遠含澄景」,聯曰:「樹色溪光成靜賞,花香鳥語絕塵縁」,又曰:「目同碧宇朗無盡,心與白雲散以閒」,卷房聯曰:「春色昌昌有腳,化工蕩蕩無私。」佛室聯曰:「慈慧顯三千大化,圓通示不二法門。」皆御書。

増:乾隆十年御製煙郊行宮晩坐詩:春宵雪後寒,古月望前潔。雪月成雙清,幽齋景殊絕。瓷檠焰花落,竹灶茶煙歇。托好有常因,即事愜靜悅。去歲將今夕,不起心分別。

臣等謹按:煙郊行宮御製詩,恭載首見之篇,余不備錄。

清朝滅亡後,煙郊行宮敗落。看守煙郊行宮的清朝官兵就地務農,建起行宮村。1929年,煙郊行宮被拆毀,僅殘留一些山石和瓦礫,以及兩口水井(「龍眼」)。[1]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李惠明,三河史话,政协河北省三河市委员会,于2015-01-02查阅. [2015-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01). 
  2. ^ 清东陵隆福寺及其行宫,政协唐山文史网,2014-07-09. [2015-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01). 
  3. ^ 于敏中,日下舊聞考,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