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義(?—?),五代十國人物。王保義本姓,名去非幽州人。

劉去非年輕時為縣吏,粗暴無行,習騎射,敢斗擊。劉仁恭之子劉守奇善射箭,只有劉去非許以為能。天祐四年(907年),劉守奇因為兄長劉守光奪父劉仁恭幽州節度使之位,投奔契丹,又從契丹投奔了河東。劉去非跟從。晉王李存勖討伐燕主劉守光,劉守奇跟隨周德威引軍前進,天祐九年(912年)正月初九,包圍涿州。涿州刺史劉知溫據城防守,劉去非在城下大聲呼喊,對劉知溫說:「河東小劉郎來為他的父親討伐叛國作亂的賊子,你為什麼堅決固守。」劉守奇脫下頭盔慰勞他,劉知溫在城上叩拜,於是投降。周德威嫉妒劉守奇之功,在李存勖面前說劉守奇忠心不可保證。晉王召見劉守奇,走到土門,劉去非勸說劉守奇:「劉公不用寸兵下涿州,周公以得涿州不是他的力量,必有如簧的離間,太原不宜前去。劉公之家於梁朝,素有君臣名分,應該前去依附,可報萬全。」劉守奇擔心獲罪,於是和劉去非、趙鳳投奔後梁[1]。梁太祖朱溫任命劉守奇為博州刺史,後來轉任滄州留後,以劉去非為河陽行軍司馬。當時謝彥章推薦劉去非為郢州刺史。謝彥章把劉鄩所俘的劉去非同鄉劉皞介紹給他。李存勖滅後梁、平河洛,劉去非離開郢州投奔荊南高季興,為行軍司馬,改易姓名為王保義。劉皞的哥哥劉昫唐明宗時為學士,派人把劉皞召回中原[2]。高季興父子倚任王保義與司空薰梁震等人為心腹,守藩規畫,出兵方略,言聽計從。天福六年(941年)五月,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從進準備造反,向荊南求援,荊南高從誨給安從進寫信,曉以禍福;安從進發怒,反而向後晉朝廷誣奏高從誨。王保義勸高從誨把實情奏報朝廷,請求發兵幫助朝廷去討伐安從進,高從誨採納了王保義的建議[3]。乾祐元年(948年)夏,高從誨奏王保義為武泰軍節度留後,依前荊南行軍司馬,加檢校太尉[4]。王保義最終在江陵去世,其子王貞範、王惠範、王延範[5]

注釋

編輯
  1. ^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八 後梁紀三
  2. ^ 《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一(周書)列傳十一 劉皞傳
  3. ^ 《資治通鑑》卷二百八十二 後晉紀三
  4. ^ 《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三 世襲列傳二
  5. ^ 《十國春秋》卷一百二 荊南三

傳記資料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