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 (正德進士)

王道(1487年—1547年),字純甫,號順渠山東武城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心學家。

王道
大明吏部右侍郎
籍貫山東東昌府臨清州武城縣
字號字純甫,號順渠
諡號文定
出生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
逝世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七月二十一日
配偶元配李氏,封宜人;繼張氏
親屬(子)幼康(舉人)、幼廣、幼庶
出身
  • 正德二年丁卯科舉人
  • 正德六年辛未科進士出身

生平

編輯

正德二年(1507年)丁卯科山東鄉試第四十七名,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進士[1][2]。為王守仁門生。王道授翰林院庶吉士。因山東盜賊數起,王道欲攜家人去南方避居,申請調南方為官,後獲准,改任應天府儒學教授。改南京禮部主事,改吏部驗封司主事,前後在吏部十年。以大學士方獻夫推薦,擢春坊左諭德,堅辭獲准,以病歸。一年後,起為南京國子監祭酒,不久又以病乞歸獲准,家居十三年。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起為南京太常寺卿,尚未履任,又遷南京戶部侍郎,隨即改禮部侍郎。官至吏部右侍郎,卒於任[3]。贈禮部尚書,諡文定

成就

編輯

王道先後從學王守仁湛若水[4],對心學理論頗有損益,是北方心學的代表人物。

家族

編輯

曾祖父王復禮;祖父王綸;父親王琮,贈吏部郎中。母李氏;繼母劉氏;繼母于氏[5]

參考文獻

編輯

引文

編輯
  1. ^ (明)張朝瑞. 《皇明贡举考》卷五. 《續修四庫全書》史部第828冊. 
  2. ^ 魯小俊,江俊偉著. 贡举志五种 上.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9. ISBN 978-7-307-07043-1. 
  3. ^ 《明故吏部右侍郎王公神道碑》:吏部侍郎王公,諱道,字純甫,山東武城人也。公之行義孚於鄉,而聞譽重於當世,偉矣。昔在正德辛未之歲舉進士,選入中秘。時山東寇亂,欲奉祖母避地江南,上疏乞補學職,詞極懇切,得應天學教授。居應天學二載,升南京儀部主事,召改吏部驗封,歷考功、文選,中更憂制,前後在吏部十年,雅操端潔。大學士西樵方公上言:「王某學行純正,識度宏遠,可備宮僚勸講之職。」乃擢春坊左諭德。公引疾固辭曰:「朝廷以名器為重,不輕假人以不次之官;而人臣惟義分是,安當致謹於非分之獲。伏望收回成命。」庶大臣所薦,雖不得經明行修之士,猶不失安分知恥之人。於是得旨,允以病歸。公雖去,而名益高。士大夫日跂其復用。居一載,起為南京國子祭酒,未幾,又以疾乞歸。自是一意家居,屏跡城府,讀書講學、種樹灌園以自適,蓋不通仕籍者十有三年。而當是時,自公卿以至台諫,薦疏日至。嘉靖丙午,起為南京太常卿,未至,遷南京戶部侍郎,尋改禮侍,召掌北雍。履任三月,改吏部右侍郎,然僅閱月,公以屬疾,遂不起矣。公貌厚而氣溫,學篤而志遠,始也馳騁詞翰,既而嘆曰:「此無益也。」乃遂研精於義理之學,取宋儒程朱書讀之,既又取論語一部,反覆潛玩,有悅於心,曰聖門平實簡易之學,固如是也。公雖潛心理學,而見世之立門戶相標榜者,則深恥之。嘗言:「漢以前無名道學者。其人品如張文成、曹相國、黃叔度、管幼安,皆真道學之流。雖老、釋二氏亦各有所見,不可厚非。凡其言議,不隨時苟同,故能表見輩流大自樹立,不為利害所動,進退從容。」累遷銓曹,兩任國子,執法端教,表率人才,期於俗變風美。入官雖久,自奉如寒素。是以君子察其行而考其言,推其用心而需其柄,用以福生民,利國家,而天不愸遺,遽雲以歿。嗚呼!夫豈斯人之不幸哉!公所著書有《大學億》《老子億》《易書詩春秋等億》《諸史論斷》《大學衍義論斷》《批點六子書》及韓柳歐蘇文若干卷。公於書無所不讀,精擇強記,妙契疾書,其所論著,義理深刻,剖決明當,自陰陽、律歷、醫卜、農桑、刑名、地誌之類,靡不通貫曉悉焉。曾祖諱復禮;祖諱綸;考諱琮,贈吏部郎中,配李氏,生公。公生成化丁未,享年六十有一,卒嘉靖丁未七月二十一日。訃聞,詔賜祭葬如例。元配李氏,封宜人;繼張氏。子男三人,長幼康,舉於鄉;次幼廣、幼庶,女適曹佩。往予承乏吏部,以侍郎掌部事時,公為驗封郎中,特越常序,奏改公為文選,予以此忤用事者。至是,幼康以神道之文為請,曰「知先人者莫如公」,然則非余誰宜銘。銘曰:世每遷誘襲利惛見所可赴若湍奔往往競取以爭喧有篤君子視浮雲避遠聲利耳不聞退然雅志樂丘樊玩心高明究典墳卓爾大雅寔不群成均銓署楊令芬貪者可廉薄使敦翩兮謝世遺垢氛有考其不在斯文。
  4. ^ 《明儒學案·甘泉學案六·文定王順渠先生道
  5. ^ 龔延明主編.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 登科录 点校本. 寧波: 寧波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26-2320-8. 《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登科錄》之《正德六年辛未科進士登科錄》 

書目

編輯
  • 嚴嵩,<明故吏部右侍郎王公神道碑>,《鈐山堂集·卷第三十七》
  • 《明儒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