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拉納西

在印度北方邦的恒河岸上的城市

瓦拉納西瓦臘納西梵語वाराणसी,Vārāṇasī;英語:Varanasi),古稱婆羅痆斯波羅奈,一譯貝拿勒斯貝那拉斯印地語बनारस,Benāres),是印度北方邦城市、印度教的七個聖城薩帕塔普里之一。位於恆河河畔。

Varanasi
वाराणसी
瓦拉納西

Kashi, Benares or Banaras
都會區
印度聖城瓦拉納西
從頂部順時針: 馬尼卡尼卡河壇,孟什河壇,瓦拉納西國際機場(英語:Lal Bahadur Shastri Airport),鹿野苑的藏傳佛教寺廟,瓦拉納西印度大學(英語:Benares Hindu University),濕婆金廟
綽號:印度的精神之都
Varanasi在北方邦的位置
Varanasi
Varanasi
在北方邦的位置
坐標:25°19′08″N 83°00′46″E / 25.3189°N 83.0128°E / 25.3189; 83.0128
國家 印度
北方邦
瓦拉納西縣
政府
 • 市長Mridula Jaiswal英語Mridula Jaiswal (印度人民黨)
 • MP納倫德拉·莫迪 (印度人民黨)
 • District Magistrate(DM)Kaushal Raj Sharma (IAS)
面積
 • 都會區3,131 平方公里(1,209 平方英里)
海拔80.71 公尺(264.80 英尺)
人口(2011)
 • 都會區1,201,815人
 • 排名30
 • 密度384人/平方公里(994人/平方英里)
 • 都會區[1]1,435,113 (32nd)
語言
 • 官方印地語
時區ISTUTC+5:30
郵編英語Postal Index Number221 001 to** (** area code)
電話號碼0542
車輛號牌UP 65
性別比例0.926 (2011) /
Literacy (2011)80.12%[2]
網站varanasi.nic.in
瓦拉納西

歷史

編輯

瓦拉納西是古代迦尸國首都。迦尸意思是「光的城市」。相傳是在5000年前興建。在公元4-6世紀曾為學術中心;12世紀為古王朝都城。

大唐西域記:「復大林中行五百餘里,至婆羅痆斯國(舊曰波羅柰國,訛也。中印度境)。婆羅痆斯國,周四千餘里。國大都城西臨殑伽河,長十八九里,廣五六里。閭閻櫛比,居人殷盛,家積巨萬,室盈奇貨。人性溫恭,俗重強學,多信外道,少敬佛法。氣序和,穀稼盛,果木扶疏,茂草靃靡。伽藍三十餘所,僧徒三千餘人,並學小乘正量部法。⋯⋯婆羅痆河東北行十餘里,至鹿野伽藍,區界八分,連垣周堵,層軒重閣,麗窮規矩。僧徒一千五百人,並學小乘正量部法。⋯⋯」

印度教徒一般都認為能在瓦拉納西死去就能夠超脫生死輪迴的厄運,而他們相信在瓦拉納西的恆河畔沐浴後,即可洗滌汙濁的靈魂;另外,在瓦拉納西的恆河畔火化並將骨灰灑入河中也能超脫生前的痛苦。由於瓦拉納西有絡繹不絕的印度教徒在此沐浴與火化,恆河發生了嚴重的污染與傳染病問題。

地理與氣候

編輯

地理

編輯

氣候

編輯

瓦拉納西屬於副熱帶濕潤氣候,冬季及夏季的氣溫相差極大。乾燥的夏季從4月開始,一直持續到六月,溫度會徘徊在22〜46°C之間,同時會颳起乾燥、炎熱的風,而季候風季節則為七月到十月。在冬季,瓦拉納西晝夜差距極大,早上炎熱,晚上清涼。從喜馬拉雅地區冷峰會在十二月至二月冬季期間影響整個瓦拉納西,但氣溫亦普遍不會低於5°C,在冬天亦十分常見。年平均降雨量為1110毫米。在最近幾年,上游水壩的興建,不受管制的用水,日益減少的冰川來源和全球變暖,令流經瓦拉納西的恆河流域水位已顯著下降[4][5]

瓦拉納西機場 (1971–2000)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32.3
(90.1)
35.8
(96.4)
42.4
(108.3)
45.3
(113.5)
46.8
(116.2)
48.0
(118.4)
43.9
(111.0)
39.8
(103.6)
42.3
(108.1)
39.0
(102.2)
35.3
(95.5)
32.7
(90.9)
48.0
(118.4)
平均高溫 °C(°F) 23.0
(73.4)
26.2
(79.2)
32.6
(90.7)
38.5
(101.3)
40.3
(104.5)
38.4
(101.1)
33.7
(92.7)
32.9
(91.2)
32.8
(91.0)
32.7
(90.9)
29.4
(84.9)
24.7
(76.5)
32.1
(89.8)
平均低溫 °C(°F) 9.2
(48.6)
11.6
(52.9)
16.2
(61.2)
21.9
(71.4)
25.5
(77.9)
27.2
(81.0)
25.7
(78.3)
25.4
(77.7)
24.4
(75.9)
20.6
(69.1)
14.4
(57.9)
10.1
(50.2)
19.2
(66.6)
歷史最低溫 °C(°F) 0.3
(32.5)
2.4
(36.3)
7.9
(46.2)
11.4
(52.5)
17.8
(64.0)
14.3
(57.7)
21.4
(70.5)
21.7
(71.1)
19.1
(66.4)
8.9
(48.0)
4.3
(39.7)
2.3
(36.1)
0.3
(32.5)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19.0
(0.75)
18.2
(0.72)
8.3
(0.33)
6.1
(0.24)
10.3
(0.41)
107.3
(4.22)
309.3
(12.18)
288.4
(11.35)
244.9
(9.64)
32.3
(1.27)
9.3
(0.37)
4.8
(0.19)
1,058.2
(41.66)
平均降雨天數 1.6 1.7 1.0 0.6 1.2 5.4 13.9 13.1 10.0 1.8 0.6 0.5 51.5
數據來源:India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 (record high and low up to 2010)[6][7]

引用

編輯
  1. ^ Urban Agglomerations/Cities having population 1 lakh and above (PDF). Office of the Registrar General & Census Commissioner, India. [12 May 201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10-17). 
  2. ^ Varanasi City Census 2011 data. census2011.co.in. [11 April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6). 
  3. ^ Cities having population 1 lakh and above (PDF). Government of India. [12 May 201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0-02-11). 
  4. ^ Is River Ganges drying in Varanasi. Aninews.in. [3 November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5月12日). 
  5. ^ Ganges receding despite rainfall. The Australian. 1 June 2011. 
  6. ^ Varanasi Climatological Table Period: 1971–2000. India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 [15 April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6). 
  7. ^ Ever recorded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s up to 2010 (PDF). India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 [15 April 201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