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地方教會
福州教會,又稱為福州地方教會,是在福建福州的一處中國本土自立教會,屬於按聖經「地方立場」教導聚會的一處教會。
類型 | 教會組織 |
---|---|
地址 | |
服務地區 | 中國福建省福州市 |
重要人物 | 倪柝聲、王載、陳必蔭 |
歷史
編輯1922年,海軍退役軍官王載(1898-1975)和聖公會三一書院學生倪柝聲(1903-1972)在福州開始第一次擘餅聚會,興起了第一處脫離了宗派公會的地方召會—福州教會。 1923年初,承租陶園十二間排(公園西路4-22號)為聚會所。
1924年,倪柝聲離開福州,後來以上海為中心,將地方教會擴展到中國各省的幾百處城鎮和村莊。1948年初,津門路基督徒聚會處接待李常受前來佈道,李常受和福建省同工27人前往海關巷14號倪柝聲家交通,認同倪柝聲提出的耶路撒冷原則,同意將自己和教會交給倪柝聲帶領。倪柝聲恢復職事,帶進福州教會大復興,信徒擴增到數千人,僅擘餅人數即有3,000人。城內津門路聚會所接受他的帶領。倪柝聲又獻出中洲島東巷24號私宅改建成中洲聚會所,面積約600平方米,可容納1,000人聚會。福建省許多同工集中到福州,陳恪三、陳必蔭、鄭證光、陳希文被設立為福州教會4位長老。(陳恪三後去雲南昆明)
1949年以後
編輯1951年起,福州地方教會開始受到政治運動的影響。1951年7月16日,福州地方教會舉行千人控訴大會,鄭證光控訴道,地方教會雖然與西方差會沒有組織關係,卻同樣受到「美帝國主義超政治思想毒素」的影響。[1]。1955年,福州教會宣布退出三自運動。1956年1月11日,福州地方教會陳必蔭等16人被作為反革命分子逮捕。
中洲聚會所1980年恢復聚會。1993年,中洲島改建公園,800多戶居民遷出,只保留聚會所,改稱為中洲基督教堂。2000年中洲島開發,由東側移到西側重建,成了一座歐式教堂。2003年,數千信徒終於依法搬回新堂聚會。
城內津門路聚會所暫時還借用花巷堂,至少也有1,000多信徒。
陶園十二間排聚會所1936年移址倉山對湖路馬廠街。1955年華僑邱少陵將私房獻給教會,建築面積約500平方米。現名「馬廠街基督教堂」。
福州郊外鼓嶺山上,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倪柝聲購買了一批傳教士別墅,辦成「執事之家」,1948和1949年曾辦過兩次訓練(全國各地同工的造就聚會)。今天那裡95%的村民都是基督徒。
參考資料
編輯- ^ 鄭證光:〈控訴美帝國主義毒害我們的教會〉,《天風》總275號(1951年8月4日),頁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