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成,是台灣宜蘭縣頭城鎮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鎮南半葉的西北部。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為福成里不含西北部。

歷史

編輯

台灣清治末期,福成地區為一街庄,稱為「福成莊」,隸屬於頭圍堡。該莊東與梗枋莊拔雅林莊為鄰,東南與新興莊為鄰,西南及西與金面莊為鄰,北邊為九芎林莊烏山莊[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廢縣廳改設二十廳,該莊隸屬於宜蘭廳,編入第四區。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7月,第四區改名「二圍區」。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併二十廳為十二廳,該莊仍隸屬於宜蘭廳。1920年(大正九年),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該莊改制為「福成」大字,隸屬於臺北州宜蘭郡頭圍莊,大字下有「福成」、「福德坑」小字名[2]

戰後頭圍莊改制為頭圍鄉,隸屬於臺北縣,大字亦改制為村。1946年9月,頭圍鄉更名為頭城鄉。1948年再改制為頭城鎮,村改制為里。1950年10月,北、基、宜分治,頭城鎮改隸屬於宜蘭縣

聚落

編輯

本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有福成、福德坑等,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圖上已有記載[1]。此外,本地區尚有赤崎頂聚落[3]

交通

編輯

鄉道宜3線(宜三路二段)是城西至二城的道路,大致以東南—西北走向轉東北—西南走向經過本地區南部山腳地帶。由該道路向東南可前往拔雅林、頭城市區西南側並止於開蘭路口,向西南可前往大金面、小金面、二城並止於省道台9線路口。

鄉道宜3-1線(復興路)是拔雅至武營的道路,也是本地區南部的內部橫向連絡道路,其西側端點位於本地區西南部鄉道苗3線路口。由此向東北至蘭陽技術學院前繞大彎道轉向東南,可前往武營並止於開蘭路路口。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臺灣堡圖》,臺灣總督府,1904年
  2. ^ 《新舊對照管轄便覽》,臺灣總督府
  3. ^ 《宜蘭縣頭城鎮行政區域圖》,內政部,200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