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喀山口事件

34°17′23″N 79°2′29″E / 34.28972°N 79.04139°E / 34.28972; 79.04139

空喀山口事件
日期1959年10月20日
地點
勝利山:空喀山口附近的中國西藏日土縣
空喀山口在新疆和田縣和西藏日土縣交界處
結果 中方獲勝,印軍撤出陣地
參戰方
 中華人民共和國  印度
指揮官與領導者
文杰  ?
兵力
14人 70人
傷亡與損失
1死亡 9死亡、3受傷、7被俘
地圖
5km
3miles
none
印度溫泉邊防哨所
印度溫泉
邊防哨所
空喀山口事件地點
空喀山口
事件地點
空喀山口事件地點
空喀山口
空喀
山口
空喀山口邊防哨所
空喀山口
邊防哨所
地圖
1959年空喀山口事件地點,印度溫泉和中國空喀山口邊防哨所基地就在空喀山口附近
空喀山口
空喀山口在南疆的位置
空喀山口
空喀山口
空喀山口位置
空喀山口在阿里地區的位置
空喀山口
空喀山口
空喀山口 (阿里地區)
海拔5,171公尺(16,965英尺)
位置中印邊界
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坐標34°20′06″N 79°02′07″E / 34.335°N 79.0353°E / 34.335; 79.0353

空喀山口事件,是1959年10月20日發生於中國印度之間的邊境軍事衝突;也是朗久事件後的第二輪中印衝突事件。

概述

編輯

1959年印度政界右翼議員要求政府收復拉達克東部的阿克賽欽地區,當時尼赫魯曾承認這個地區的邊界從未劃定過。同年9月13日,他還發布過一項秘密指示說:「在阿克賽欽地區應當大體維持現狀,因為我方在那裡未設哨所,而且很難到達這個地區。任何涉及該地區的問題,只有在時機成熟時聯繫整個邊境的更大問題方可予以考慮。目前我們只好暫且容忍中國對拉達克東部地區的占領和他們通過這個地區修築的公路。」[1][2]但是這一秘密指示並未得到貫徹。1959年夏,印度情報局和內政部仍指示其下屬的邊境警察部隊向前推進。他們首先在列城東北的三個地點設置了哨所,並派遣巡邏隊沿羌臣摩河河谷而上,要越過傳統習慣線,靠近中國新藏公路拉那克山口建立一個哨所,並堅持認為這個山口是邊界的標誌[3]

1959年10月20日,三名印度武裝人員在西藏地方西北端的空喀山口以南地區沿羌臣摩河河越入中國領土,遭到中國邊防人員警告,但印方拒絕[4]。中國邊防人員不得不將他們解除武裝,予以扣押。第二天,10月21日,一支由70餘名印度特種邊防警察組成的巡邏隊闖入中國領土在同一地點(一個無名的小獨立高地,事件之後被命名為勝利山)[5],並於15時9分首先向中方開槍射擊。15時19分對中方開始第二次射擊。其中邊防巡邏隊副班長武國清中槍陣亡。中國巡邏隊剩餘13人隨後進行還擊,班長文杰看到印軍進攻猛烈,便改變作戰策略。他讓大部分戰士集中火力抵抗正面進攻的印軍,自己帶着兩名戰士抄印軍的後路。印軍在遭到背部進攻後,陣腳大亂開始撤退,19時30分,戰鬥結束,印軍丟下了九具屍體,另有三名負傷、七名被解放軍俘虜[6]

在此次戰役中陣亡的中方士兵武國清,追授一等功臣,葬於疏勒烈士陵園[7][8]

後續

編輯

軍事

編輯

空喀山口邊防站配備有81型15瓦電台兩部(1部備用),台長1名,軍士報務員1名,與南疆軍區和軍區騎兵某團保持着定時無線電通信聯絡,需要時可全天候守聽,隨叫隨應。南疆軍區與新疆軍區、統帥部建立有順暢的無線電通信聯絡。事發當天晚上氣候十分惡劣,雙方聯絡不通。事發突然,中共中央軍委決定令陸軍某師一台150瓦通信車迅速進駐空喀,保障了軍區與空喀的直接無線電聯絡。通報方式上採用網路、專向並用。即:空喀以15瓦電台與南疆軍區建立專向,以陸軍某師150瓦車台與兩級軍區組成網路。發向兩級軍區的電報,以通播方式進行,重複的順序是先軍區後南疆,並保持隨叫隨應等,以防範印軍發動新的攻勢[9]

外交

編輯

事情發生後,中方立即向印度方面提出了抗議。第二天,印方也向中方提出了抗議,印度外交部並於10月23日發表了一項公報。印方公報主張:10月20日,印度警察巡邏隊派出一批人,尋找在空喀山口附近進行巡邏而當天下午沒有回來的兩個警察。但尋找沒有結果,在第二天上午,印度巡邏隊的一個分遣隊出發巡邏,再次繼續尋找,但這支部隊遭到了守在山頂上的中國軍隊突然發射的猛烈炮火襲擊。10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針對印度外交部10月23日發表針對性聲明,駁斥了印方指控,希望印度政府以中印友誼為重,保持兩國邊境安寧[10]。中印雙方關於空喀山口事件各執一詞。

印度國內,印度政府對空喀山口事件的說明,卻在無形中煽起了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尼赫魯在邊境問題上的態度也逐漸改變[11]。11月7日,周恩來致信尼赫魯,主張兩項提議:1、雙方各自後撤二十公里,以留出衝突緩衝區;2、舉行中印總理級會談。11月16日,尼赫魯回信表示拒絕[12]

11月14日,中國邊防部隊交還扣押和俘獲的印軍人員、屍體和武器[13]。1960年中國周恩來訪問印度,同尼赫魯總理會談,提出談判解決邊境問題,未得印度方面的接受[14]。1962年6月起,印度總理尼赫魯發表前進政策,印軍越過「麥克馬洪線」,進入西藏山南的扯冬地區,並聲稱中國不應占領西藏,中印戰爭最後爆發。

歷史地圖

編輯
 
1870 年印度勘探局英語Survay of India製作的一張地圖,顯示了 (1802-1852) 年使用的三角形定位和穿越調查在大三角測量英語Great Trigonometrical Survey。穿越調查只到達南迦帕爾巴特峰斯卡都羌臣摩河Hanle英語Hanle_(village)附近。三角形定位最北到拉卡波希峰K2峰

參見

編輯

朗久事件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澳)馬克斯韋爾著. 印度对华战争. 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1981.03: 138. 
  2. ^ 王宏緯著. 当代中印关系述评. 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 2009.12: 164. ISBN 978-7-80253-199-4.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 第9集 1962. 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1964.07: 15. 
  4. ^ 世界知識出版社編. 中印边界问题 第3册. 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1962.09: 56. 
  5. ^ 靳, 娟娟; 金, 天義. 新疆边防管理与边防建设 [The Border Control and Border Construction in XinJiang].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1.04: 184. ISBN 978-7-5097-1934-3. 防守於章圖山南側一獨立小高地 (勝利山)。   [失效連結]
  6. ^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編. 通信兵 回忆史料 3.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1997.05: 213. ISBN 7-5065-3348-0. 
  7. ^ 崔乃夫主編.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词典 第5卷.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2.08: 7777. ISBN 7-100-03254-7. 
  8. ^ 疏勒政府信息网站--疏勒县烈士陵园维修改造工程项目顺利通过工程竣工验收. 疏勒縣人民政府. [2018-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07). 
  9. ^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編. 通信兵 回忆史料 3.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1997.05: 214. ISBN 7-5065-3348-0. 
  10. ^ 孫挺進著. 说周边历史 话疆域变迁 上. 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2016.09: 427. ISBN 978-7-5057-3809-6. 
  11. ^ 王宏緯著. 喜马拉雅山情结 中印关系研究. 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 1998.04: 170–174. ISBN 7-80057-319-2. 
  12. ^ 周衛平著. 百年中印关系. 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2006.09: 242–245. ISBN 7-5012-2881-7. 
  13. ^ 《中國人民解放軍通鑑》編輯委員會編. 中国人民解放军通鉴 1927-1996. 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1997.07: 1815. 
  14. ^ Indo-China War of 1962. GlobalSecurity.org. [2017-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