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與榮啟期
竹林七賢和榮啟期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墓葬中常見的大型磚印拼鑲壁畫題材,常見於高級別規格墓葬中。在江蘇的南京宮山、丹陽胡橋等地均有出土。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是1960年4月在江蘇省南京市西善橋宮山南朝墓葬出土的《竹林七賢磚與榮啟期》磚印模畫,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印模畫 | |
---|---|
禁止出境展覽文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公布 | |
時代 | 南朝 |
出土 | 江蘇省南京市(1960年) |
現藏 | 南京博物院 |
入錄 | 2002年 |
概況
編輯《竹林七賢與榮啟期》首次於1960年4月於南京西善橋宮山南朝墓中被發現,這也是中國第一次發現南朝大型拼鑲壁畫墓。1965年丹陽胡橋仙塘灣南朝大墓出土了多幅模印磚畫,其中包括半套《竹林七賢與榮啟期》。1968年,丹陽胡橋吳家村南朝墓、建山金家村南朝墓中又各出土了一套此題材的拼鑲磚畫。2010年,再次在南京雨花台石子崗南朝磚印壁畫墓中出土了《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畫像磚,但拼接散亂不成套。
目前全國僅在以上五處南朝墓葬中發現過《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五處墓葬均位於江蘇省境內,其中丹陽的三座基本確認為南齊帝王墓。南京西善橋及雨花台兩處墓葬雖無定論,但根據墓葬規格,依然被認為是皇室等級的高級別墓葬。這些磚畫不僅題材內容相同,而且規模、構圖與表現手法也極為相似,其中南京的西善橋及雨花台兩處磚畫疑似使用同一模範燒制,其餘磚畫僅在細節描繪與工藝水平上有所差異。
以南京西善橋磚畫為例,全套磚印模畫長244厘米,寬88厘米,由超過300塊墓磚組成,分為兩塊用於裝飾墓道兩側。從外至內,分別繪有向秀、劉伶(磚文作劉靈)、阮咸、榮啟期四人及嵇康、阮籍(磚文作阮藉)、山濤、王戎四人,中間以銀杏、槐樹、柳樹等分隔。以線條表現,技法純熟,簡練傳神。八人在林中席地而坐,或舉目凝神,或撫琴嘯歌,或端杯對酒,或昂首傾聽,人物性格特徵鮮明,栩栩如生。
於南京雨花台發現的畫像磚有部分從牆上脫落脫落,顯露出背面刻有「嵇上行十五」「向下行廿一」等文字,旁邊模印陽文「上」。學者推測,磚畫可能是先以整幅的絹布作畫,完成後按尺寸分割製作木模,再將木模畫轉印在磚坯上,分別燒制。燒制時將每塊磚按行列編上號,砌築時工人即可依照編號拼對完成。
題材
編輯「竹林七賢」是指魏末晉初的七位名士,即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活動區域在當時的山陽縣,相當於今河南輝縣西北一帶。七人在生活上不拘禮法,不羨慕高官厚祿,思想上倡導任性自然,推崇養生。常聚於林中喝酒縱歌,灑脫倜儻,他們代表的「魏晉風度」受到南朝人的極力推崇。而榮啟期是春秋時期的隱士,以遺棄世俗名利,知足常樂著稱,與竹林七賢的思想有共同之處。
將兩組不同時代的人物同時畫在一張圖內的寓意,除了滿足了構圖上對稱的需要外,一說是有視榮啟期為七人楷模之意,另一說則認為是南朝時期長生升仙思想的反映。
-
拓片。上圖:榮啟期、阮咸、劉伶、向秀,下圖:嵇康、阮籍、山濤、王戎
-
局部拓片:王戎與山濤
-
拓片
-
拓片
-
拓片
參考文獻
編輯- 《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砖印模画. 中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網. [2009-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07) (中文).
- 南京雨花台石子岗南朝砖印壁画墓(M5)发掘简报. 《文物》 2014年05期.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2)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