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園
在粒子物理學上,粒子園(particle zoo)[1][2]一詞是一個用以形容數量相對龐大的基本粒子的單詞,學界藉由將這現象與動物園中多樣的動物相比較而創造此詞。
在粒子物理學的歷史上,在1960年代後期時粒子物理學曾被人認為是一個高度令人困惑的領域。在人們發現夸克前,學界就已發現上百種的強相互作用粒子(強子),並認為這些粒子都是基本粒子;然而之後發現說這些粒子不是基本粒子,而是由夸克構成的複合粒子。現今人們將一般認為是基本粒子的粒子的集合給稱為標準模型,而標準模型包含了夸克、輕子和玻色子。
參見
編輯參照
編輯- ^ Nuclear Technology. By Joseph A. Angelo. P. 12.
- ^ Jacques Vanier. The Universe: A Challenge to the Mind. World Scientific, 2010. P. 548–551.
- ^ George Johnson (1999). Strange Beauty: Murray Gell-Mann and the Revolution in Twentieth-Century Physics, p 755, footnote 108: Oppenheimer coined the term "subnuclear zoo" in a public lecture at the Rochester VI conference; Sec VIII, p 1 of the proceedings.
延伸閱讀
編輯- A Tour of the Subatomic Zoo: A Guide to Particle Physics. By Cindy Schwarz. Taylor & Francis US, 1997
- Raymond A. Serway, Clement J. Moses, Curt A. Moyer. Modern Physics. Cengage Learning, 2005.
這是一篇與粒子物理學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