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身份
網絡身份 (英文Internet identity,簡稱IID),或稱互聯網人格,是互聯網用戶建立在線社區和網站上的社會身份 。它也可以被認為是對於自我身份的積極創造。雖然有些人選擇在網上使用自己的真實姓名,一部分網民更喜歡使用匿名或者假名,這顯示了不同數量的個人身份信息。一個在線身份甚至還可以通過用戶對其所屬的網絡社交群體來確定。有些用戶甚至可以提供虛假信息。
在一些網絡環境中,比如網絡論壇,網聊,以及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遊戲(MMORPG遊戲)中,用戶可以通過選擇一個頭像,一個圖標大小的圖形圖像,來可視化地展示自己。頭像是用戶單向地表達自己的網上身份的方式。[1] 通過與其他用戶互動,用戶能夠使自己建立的網上身份獲得一定的聲譽 ,並使其他用戶來決定這一身份是否值得信賴。[2]在線身份通過驗證的方式和用戶相關聯,一般通過註冊 和登錄的方式來進行。一些網站還使用用戶的IP地址或追蹤cookies的方式來識別用戶。[3]
人們研究自我的概念,以及其如何被新興技術的影響,這是些研究在教育,心理學和社會學等主題下都有涉獵。網絡去抑制效應就是一個著名的例子,這個現象指的是在互聯網上作出不明智、不羈的行為,從而產生匿名性,並達到受眾滿意的結果。[4]
參考資料
編輯- ^ Adams, Suellen. Information Behavior and the Form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Peer Cultures in Massive Multiplayer Online Roleplaying Games: a Case Study of City of Heroes (PDF). DiGRA: Changing Views - Worlds in Play. Authors & Digital Games research Association (DiGRA). 2005 [2017-03-0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7-08-12).
- ^ Nabeth, Thierry. Understanding the Identity Concept in the Context of Digital Social Environments. D2.2: Set of use cases and scenarios (PDF) 2. FIDIS. 2006-05-26: 74–91 [2017-03-0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1-01-25).
|journal=
被忽略 (幫助);|issue=
被忽略 (幫助) - ^ 存档副本. [2017-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7).
- ^ Suler, John. The Online Disinhibition Effect.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2004, 7 (3): 321–326 [2013-03-10]. doi:10.1089/109493104129129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