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託管理事會

聯合國託管理事會聯合國負責監督託管領土行政管理的機構,成立於1945年。成立託管制度的目的是進行去殖民,使託管領土朝自治或獨立的方向發展,尊重託管領土居民的自決[2][3]。被託管的國家大多是國際聯盟時期的委任統治地,或是某些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戰敗國軍事占領的地區。[4]

聯合國託管理事會
位於聯合國紐約總部二樓的託管理事會會議室
成立時間1945年
類型聯合國 聯合國主要機構
法律地位不活躍(自1994年起)
總部紐約 編輯維基數據
領導人主席:英國 詹姆斯·卡里烏基
James Kariuki[1]
副主席:法國 娜塔莉·布羅德赫斯特·埃斯蒂瓦爾
Nathalie Broadhurst Estival[1]
網站www.un.org/en/mainbodies/trusteeship

在最後一個託管領土帛琉於1994年10月獨立並成為聯合國成員國後,聯合國託管理事會已經完成其歷史使命,暫停運作[5]。但由於明載於《聯合國憲章》,託管理事會仍繼續「存在」,其正式結束運作須待《聯合國憲章》之修訂。[6]

歷史

編輯
 
到達太平洋群島託管地馬久羅的聯合國視察團

聯合國託管理事會於1945年成立,其目的是監督聯合國託管制度下的屬地非殖民化進程。最終,11塊屬地被劃歸託管,其中七個在非洲、四個在大洋洲[7]在這11塊託管地中,有十塊是國際聯盟的託管領土,而第11塊則是義屬索馬利蘭[8][9]

1948年3月,隨著英國巴勒斯坦的統治結束,美國提出將巴勒斯坦託管地置於聯合國託管制度下;然而美國並沒有嘗試實踐這個建議,致使以色列宣佈成立,計劃以失敗告終。[10]

根據《聯合國憲章》,託管理事會是由所有負責管理託管領土的聯合國成員國、五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以及與有託管領土國家數量相等的無託管領土國家組成。每當一塊託管領土獲得獨立時,託管理事會的規模就會縮小。當所有託管領土都獲得獨立後,託管理事會的成員就只剩下五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5]

1971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席位後,拒絕承認聯合國託管殖民地的合理性,拒絕參加聯合國託管理事會的工作。直至1989年5月25日,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俞孟嘉首次出席聯合國託管理事會會議。

在最後一個託管領土帕勞(曾經是太平洋群島託管地的一部份)於1994年10月獨立後,託管理事會便失去了功能。因此,聯合國決定暫停託管理事會的運作。[5]

現狀

編輯
1945年的世界,綠色為聯合國託管領土
2016年的世界,沒有任何聯合國託管領土

隨著使命的完成,聯合國託管理事會於1994年11月1日正式停止運作。雖然此機構在《聯合國憲章》下仍然能夠繼續存在[6],但其在未來的作用,甚至是否仍然存在將會是一個未知數。託管理事會於2017年12月15日第72屆會議第1716次會議上,任命了現主席(2018年)安妮·古根(法語:Anne Gueguen),副主席喬納森·蓋伊·艾倫(英語:Jonathan Guy Allen[1][11]。這些人員目前唯一的職責是參與聯合國大會,與其他聯合國機構的負責人會面。起初聯合國託管理事會的高層每年都會出席聯合國系統的高層會議,但聯合國於2004年更改了這個規定。聯合國於發表的新聞稿中指出:

理事會修訂了議事規則,並減少的託管理事會要覆行的義務。每年如常舉行一次會議,但託管理事會主席能決定是否出席。若大部份託管理事會成員同意出席或聯合國大會或安全理事會要求出席,則他們需要出席會議。[12]

未來前景

編輯

聯合國需要修改《聯合國憲章》才能正式取消託管理事會,而修改《聯合國憲章》將會花費不少時間和人力,所以託管理事會才能不被取消。因此,聯合國正在考慮為託管理事會增加其他功能。[13]

全球治理委員會英語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於1994年的報告建議擴張託管理事會。他們建議將託管理事會的監管範圍擴大至佔地球面積三分之二的全球公地英語Global commons,即海洋南極洲[14];而託管理事會的職責就是保護這些全球公地自然環境之完整。[15]

而另一方面,2005年3月,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建議進行聯合國改革,改革內容包括擴張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和完全取消託管理事會[16]。安南表示,廢除的原因是託管理事會現在因沒有任何活動而處於暫停運作的狀態,所以廢除是合理。[13]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Trusteeship Council Elects President, Vice-President of Seventy-Second Session, Adopts Provisional Agend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United Nations Press Release TR/2433, 15 DECEMBER 2017
  2. ^ Trusteeship Council - Canada International. [2013-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6). 
  3. ^ 聯合國與非殖民化. [2013-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7). 
  4. ^ The United Nations and Decolonization - Trusteeship Council. [2013-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2). 
  5. ^ 5.0 5.1 5.2 United Nations Trusteeship Council - the United Nations. [2013-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13). 
  6. ^ 6.0 6.1 United Nations Charter, Chapter 13: The Trusteeship Council. [2013-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4). 
  7. ^ Tamburini, Francesco "I mandati della Società delle Nazioni", in «Africana, Rivista di Studi Extraeuropei», n.XV - 2009, pp. 99–122.
  8. ^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The New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02), p.835
  9. ^ Somalia. [2013-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31). 
  10. ^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47. The Near East and Africa Volume V, page 1255. [2013-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23). 
  11. ^ 聯合國, 托管理事会, [2018-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15) 
  12. ^ United Nations member States- Membership of Principal UN Organs. [2013-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29). 
  13. ^ 13.0 13.1 The Future of the UN Trusteeship Council - Atlantic Sentinel. [2013-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4. ^ Reinvigorating the United Nations Trusteeship Council
  15. ^ Shaw, John: UN Adviser Says World Must Focu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5-02-14., The Washington Diplomat
  16. ^ Secretary-General’s reflorm recommendations 『did not go far enough』, general assembly told, as debate begins on 『In larger freedo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UN Press Release GA/10337 April 6,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