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蘭入侵蘇格蘭 (1650年)

1650年,英吉利共和國的新模範軍先發制人,對蘇格蘭發動入侵,意在先行遏制查理二世,以防他帶領蘇格蘭軍隊反攻英格蘭。此前的1642至1648年間,忠於查理一世的英格蘭騎士黨在兩場內戰(第一次和第二次英格蘭內戰)中與支持議會的圓顱黨交戰,第二次內戰後,騎士黨再次戰敗,英格蘭殘缺議會因查理一世在和談期間的表里不一而甚是惱怒,最終在1649年1月30日將他處決。當時的蘇格蘭王國還是個獨立國家,查理一世也是這個國家的國王。在第一次英格蘭內戰中,蘇格蘭人曾站在圓顱黨一邊,在第二次英格蘭內戰中,蘇格蘭卻派遣了一支部隊進入英格蘭,馳援國王。英格蘭殘缺議會在最終決定處決查理一世之前沒有徵求蘇格蘭議會的意見,後者在查理一世死後宣布,其子查理二世成為不列顛君主

英格蘭入侵蘇格蘭
三國之戰的一部分
日期1650年7月22日 – 1651年9月3日
地點
蘇格蘭和英格蘭
結果 英格蘭獲勝
參戰方
蘇格蘭王國 英吉利共和國
指揮官與領導者
奧利弗·克倫威爾

1650年,蘇格蘭正在迅速組建軍隊,英吉利共和國政府感到危機來臨,7月22日,奧利弗·克倫威爾指揮的新模範軍先發制人,進攻蘇格蘭。由大衛·萊斯利指揮的蘇格蘭軍後撤至愛丁堡,拒絕出戰。克倫威爾在調動部隊一個月後,出其不意地發動夜襲,英軍衝出鄧巴鎮,給予蘇格蘭軍以沉重打擊,這時是9月3日,這場交鋒史稱為鄧巴戰役。蘇格蘭軍殘餘力量放棄了愛丁堡,撤到史特靈這處戰略咽喉點(bottleneck,或稱choke point)。英軍此時已控制住了蘇格蘭南部,但無法攻破斯特靈,從而繼續北進。1651年7月17日,英軍乘着特別建造的船隻渡過福斯灣,7月20日,他們在因弗基辛戰役中再次擊敗蘇格蘭軍。之後,斯特靈的蘇格蘭軍已完全孤立無援,補給線也被切斷。

當時的查理二世已感到全無獲勝之可能,若投降不是辦法,就只能孤注一擲。8月,查理二世率軍進攻英格蘭,克倫威爾率軍追趕,在英格蘭,根本沒幾個人願意支持查理二世,願意抗擊查理二世入侵的英格蘭人卻組建起了一支大部隊。克倫威爾在1651年9月3日將處於極大人數劣勢的蘇格蘭軍引入伍斯特,伍斯特戰役過後,蘇格蘭軍徹底戰敗,三國之戰終於結束。在少數逃出的蘇格蘭軍隊里就有查理二世。新英格蘭政府看到英格蘭人願意為捍衛共和國而戰後,信心倍增。戰敗的蘇格蘭政府被解散,蘇格蘭王國被併入英吉利共和國。一連串內鬥過後,克倫威爾成為護國公,執掌大權。克倫威爾死後,英吉利共和國內部再次發生鬥爭,1661年4月23日,查理二世被加冕為英格蘭國王,而這時,距離蘇格蘭人加冕他為國王已過去了12年。查理二世終於完成了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參考資料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