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菲女士的日記

莎菲女士的日記》是中國女作家丁玲的一部短篇小說,描述的是年輕女子莎菲的故事。小說以日記作為切入點,描述了莎菲的思想和感情,尤其是人際關係、性和身份。

寫作背景

編輯

《莎菲女士的日記》寫於1927年,首次發表在有影響力的《小說月報》上面。故事的主要影響來自丁玲在那個時期的個人經歷,包括抑鬱、疲勞和貧困。白露(Tani E. Barlow)博士描述了在1927年,丁玲的情況是「悲慘、酗酒、由於政治革命的民族悲劇而造成的頹廢以及貧困帶來的筋疲力盡,經常在公寓裡面過着骯髒的生活……」

從更一般的意義上講,丁玲是通過女子學校的環境到達以男性為主導地位的文學領域,並參與到了一些中國最複雜的男性作家中間。

內容

編輯

《莎菲女士的日記》描寫了一個女人在小空間裡的思想和情感。日記的大部分內容關注的是莎菲女士的浪漫吸引力和性慾望,記載了莎菲情緒和觀點的快速波動,體現了在莎菲生活中的各種複雜矛盾,稱之為「人格混亂」。

《莎菲女士的日記》在基本的生活觀念之上提供了一個非正統的觀點。它表達了對於男性坦率的感受:「油腔滑調,欺騙,小心謹慎」……「讓我起雞皮疙瘩」……「混蛋」。

它同時也顯示了女人的非常直白的一面:殘酷的,堅韌的,自私的(「好消息是有人病得比我還厲害」)……「粗魯的」。它完全顛倒了傳統的道德觀念:她的朋友雲霖和毓芳的純潔是「只是無法解釋的事情,在生活當中無法解釋的事情」。

這個故事顯示了一個女性全部的複雜性格和矛盾心態。比如,它顯示了莎菲小姐是如何控制葦弟,又為葦弟不懂「愛的技巧」感到無能為力。一個反覆出現的主題是,莎菲能夠控制和吸引別人,但又不讓他們了解她。她被凌吉士外在的美所吸引,她知道凌吉士有着「我所崇拜的美麗外表」與「廉價,卻普通的靈魂」。但凌吉士對她就如對任何一個女人一樣,只把她當一種面子和陪襯,這是莎菲所知道的。但她卻依然被美麗的外表吸引,這便是矛盾的。[1]

莎菲在日記中承認這是她個人經歷的一個版本,是在記錄她怎樣掌控其他人的注意力。故事的最後一段話體現了莎菲情感的複雜和矛盾性,她的情緒範圍來自「深刻的痛苦……痛苦……興奮……狂笑,我對自己感到抱歉……可憐的……」。丁玲使用這個故事來暗示或批評當時中國社會不能容納一個像莎菲這樣充滿激情,追求性與愛的獨立女性。

歷史意義

編輯

《莎菲小姐的日記》在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中國婦女發展運動。小說的潛台詞,到故事末尾保持的沉默,其本能欲望被凌吉士吸引和凌吉士的無可救藥的無知之間,存在一個不可調和的矛盾體。

同樣的歷史意義是在小說中內部的自然敘事。相比其他的第一人稱敘述的作品,比如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魯迅的《狂人日記》,《莎菲女士的日記》體現了不同尋常的直接和坦白,它展示了人的真實的情緒。

比較角度

編輯

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對丁玲的這部作品有着很大的影響。

  1. ^ 丁玲, 1904-1986. 莎菲女士的日记 第一版. 北京: 京華出版社. 2005. ISBN 7-80724-063-6. OCLC 65132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