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衡(1672年—1743年),又名振生,字湘帆,一字拙存,號江南拙叟,江蘇金壇人,工書法。

孟子》,雍正四年(1724年)至乾隆二年(1739年)蔣衡寫本。

生平

編輯

生於康熙十一年。十五歲隨楊賓學習書法,曾在揚州大明寺外牆壁題寫「淮東第一觀」。雍正年間為貢生,遊歷陝西,臨摹各種碑帖300多種,後刻成《拙存堂臨古帖》28卷,時任川陝總督的年羹堯慕名招他進督府指點書法。在西安看到唐朝的《開成石經》,決心自書十三經,至乾隆二年完成,歷時十二年,共63萬字、189塊碑,加上「大學碑」共190塊碑。乾隆五年(1740年)江南河道總督高斌將蔣衡手稿轉獻朝廷,收藏於故宮大成懋勤殿,賜蔣衡為國子監學正[1]翌年,諭旨以蔣衡手書為底本,刻石太學,於五十九年(1794年)刻成,定名《乾隆石經》。嘗於揚州蕃厘觀寫《十三經》,馬曰璐裝潢,大學士高斌進之,奉命刊於辟雍,授官國子監學正。觀中建寫經樓,法淨寺旁「淮東第一觀」,是所書也(載《揚州畫舫錄》卷2)。應高斌邀請,為江南河道總督署園林清晏園中的荷芳書院諸景點書寫題名。乾隆八年,蔣衡卒。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乾隆帝和珅王傑為總裁,彭元瑞劉墉負責考訂蔣衡所書經文,將俗體字改為古體字。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刻成《乾隆石經》,「刊之石版,列於太學,用垂永久」。彭元瑞另著有《乾隆石經考文提要》,乾隆親自為《提要》撰序。有真書189塊,加一塊乾隆《刊石經諭旨碑》,總計63萬餘字,現存國子監。

著有《拙存堂臨古帖》28卷(臨摹碑帖300多種)、《拙存堂詩文集》、《拙存堂文集》(浙江巡撫納蘭常安序)、《拙存堂題跋》、《蔣氏遊藝秘錄》、《讀易私記》、《書法論》等。鈐印:蔣衡、拙存、橐宇巢仙、拙存老人、仁者壽。

家庭

編輯
  • 父蔣進,順治年間貢生。
  • 子畫家蔣驥 (清朝)
  • 孫兒蔣和,善書畫。

注釋

編輯
  1. ^ 《竹葉亭雜記》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