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炳烈(1895年12月25日—1945年3月1日),字偉成,江蘇無錫人。教授、建築師。

虞炳烈
出生1895年12月25日
 清朝江蘇省無錫
逝世1945年3月1日
 中國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西省贛州山區
職業大學教授

生平 編輯

1895年12月25日出生於無錫祖屋孝友堂[1],其父虞鳴皋師爺,長期在外地,在虞炳烈出生前三個多月病逝[1]

1904年,就讀新興的新式學堂。1911年來到蘇州就讀新創立的中等實業學堂官立中等工業學堂。次年,官立中等工業學堂與蘇省鐵路學堂合併成立江蘇省立第二工業學校,仍位於三元坊使用官立中等工業學堂校址。1915年7月畢業[2]。畢業後官費留法[1]

1917年通過北京中法大學赴法,先入里昂中法大學、再入里昂高等學校(聖伊蕾內堡軍營)[3]。與其同時留法的還有之後勷勤大學建築系的創立者林克明

1929年畢業於巴黎美術學院建築科里昂分校(一名里昂美術專科學校、里昂建築工程學院、國立里昂建築專門學校[4]),師從Tony Garnier[5]。 1930年獲得法國國授建築師資格(D.P.L.G.)。同年,法國政府建設巴黎大學城,城內有各國特色建築。徵集中國館時,虞炳烈設計了250房間、宮殿式建築,但最終因人事和財政未能落實興建,巴黎大學城直到2017年才修建中國館[6][7],中國學生學者只能暫借國際館、高棉館等。次年,成為國授建築師學會會員(S.A.D.G.)並獲得該會最高獎及獎金。

1931-1933年,在巴黎都市計劃學院深造。

1933年夏回國,任教中央大學建築系,教授銜。1933-1934年兼任系主任。

1934年,為林森主席溝通設計了南京國民政府總統府子超樓。次年12月由魯創營造廠建成,耗資106952銀元[8]。林森親手栽種樓前兩顆印度雪松,現東側雪松枯死,被伐除。後設計了南京國民大會堂

因抗戰爆發離開中央大學,到重慶復旦大夏聯合大學土木工程系任教授[4]

1938年,赴昆明任雲南省建設廳技正兼任省政府建築委員會委員[4]

1939年4-11月,在越南海防河內越南中華商會規劃師、建築師[4]

 
南京總統府子超樓2018年3月

1940,由越南回國,任國立中山大學工學院建築工程系教授。

1940年8月,任教於中山大學工學院並隨大學內遷坪石以避日軍。期間使用杉木板、杉木皮、竹竿等迅速設計並低成本建造了校舍和機械工場[9]。虞炳烈任建工系教授。

1941年1月,繼胡德之任中山大學建築系主任。

1941年9月遷往桂林,創辦國際建築師事務所[4]。設計了諸多工業、教育建築。

1944年,應蔣經國邀請赴贛南設計國立閩贛師範學院[4]

1945年3月1日,病故於贛州山區[3][4]

建築作品 編輯

  • 南京
  • 粵北[10]
    • 塘口村、理學院天文台
    • 鐵嶺、文學院
    • 車田壩、法學院
    • 塘江、理學院
    • 三星坪新村、工學院
    • 栗源堡、農學院(修理和改建)
    • 管埠、師範學院
    • 穆山、附中
    • 坪石鎮、先修班
    • 坪石鎮、研究院
  • 桂林[10]
    • 中央電工器材廠第四廠辦公樓
    • 廣西工業試驗所
    • 桂林智德中學
    • 桂林臨桂兒童教學院
    • 桂林中學教室樓
    • 桂林金城銀行營業廳擴建
    • 廣西省立醫學院附屬醫院綜合樓

家庭 編輯

  • 夫人:佚名,小提琴家,留法[11]

參考 編輯

  1. ^ 1.0 1.1 1.2 虞炳烈PDF下载_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_科学家_传记_零度图书网. www.tushu000.com. [2020-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9). 
  2. ^ 侯幼彬李婉貞. 一页沉沉的历史──纪念前辈建筑师虞炳烈先生. 建築學報. 
  3. ^ 3.0 3.1 翻开80年前坪石中山大学工学院的教师名册.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江苏地方志.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08). 
  5. ^ 學習生活. www.bm-lyon.fr. [2020-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7) (法語). 
  6. ^ 陳三井. 法蘭西驚艷. 秀威出版. 2008. 
  7. ^ 知乎日报 - 知乎. daily.zhihu.com. [2020-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9). 
  8. ^ 南京总统府. www.njztf.cn. [2020-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1). 
  9. ^ 寻踪中大“学术抗战”烽火岁月 - 广东建设报. gdjsb.com. [2020-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9). 
  10. ^ 10.0 10.1 彭長歆. 岭南近代著名建筑师.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5. 
  11. ^ 美術報. 唐一禾与巴黎中国留法艺术学会.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