蠕紋藍子魚

一种鱼类

蠕紋藍子魚輻鰭魚綱鱸形目刺尾魚亞目藍子魚科的其中一,於1835年由法國動物學家 Achille Valenciennes首次正式描述為Amphacanthus vermiculatus,其模式產地為新幾內亞,分布於印度太平洋海域,從印度南部和斯里蘭卡,向東進入西太平洋,東至帛琉關島,南至萬那杜斐濟新喀里多尼亞澳洲海域,棲息深度0-20公尺,本魚體呈橢圓形且側扁,深度為其標準長度的1.9至2.2倍,頸背鼓起,每隻眼睛上方都有一個輕微的凹痕。深而鈍的鼻子也凸出,前鼻孔有一個凸緣,向後稍微加寬,背鰭前部有一個斜臥的脊椎[2],身體覆蓋著灰色和白色的複雜迷宮狀或網狀圖案,頭部有黃色斑塊,尾鰭上有斑點,背鰭硬棘13枚、背鰭軟條10枚、臀鰭硬棘7枚、臀鰭軟條9枚,硬棘具有毒腺,體長可達45公分,棲息在幼魚棲息在紅樹林,成魚棲息在島礁、潟湖,成群活動,以藻類為食,可作為食用魚和觀賞魚。

蠕紋藍子魚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條鰭魚綱 Actinopteri
目: 地位未定 incertae sedis
科: 藍子魚科 Siganidae
屬: 藍子魚屬 Siganus
種:
蠕紋藍子魚 S. vermiculatus
二名法
Siganus vermiculatus
異名
  • Amphacanthus vermiculatus
    Valenciennes, 1835
  • Siganus shortlandensis
    Seale, 1906
  • Teuthis vermiculata
    Valenciennes, 1835
  • Teuthis vermiculatus
    Valenciennes, 1835

參考文獻

編輯

擴展閱讀

編輯

  維基物種上的相關資訊:蠕紋藍子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