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準則

一套概述個人在團體內的行為規範、責任、適當作法建議等等的規章

行為準則指的是一套規則,概述個人行為的社交規範、責任,亦可能包含較為適當的作法建議。國際會計師聯會在 2007 年發佈的國際良好實務指南之《制訂有效的企業行為守則》[1]中對此定義如下:

「指導組織機構的決策、程序和制度的原則、價值、標準或行爲規則, 它們(1)增進了重要利益相關者的福利;及(2)尊重受其業務影響 的各方的權利。」

通常行為準則是為了公司的僱員而撰寫(即員工守則),讓員工了解公司的期待,從而確保營運順利。即使公司再小也該有一份這類文件,不需鉅細靡遺,但可作為簡要基準,表達公司對員工的期待。

實務上的行為準則

編輯

若想建立相互包容的文化,行為準則是一項重要步驟,但還需有其他事項相輔相成。有關私營企業的行為準則研究發現,有效的行為準則實踐過程中含括教育訓練、一致執行、持續評估與改善,單純要求成員閱讀行為準則無法確保人人了解並記得內容。[2]

若成員能安心提出自己對事情的顧慮,並認為組織會予以適當回應,則能證明行為準則施行有效。

範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制訂有效的企業行為守則,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5) 
  2. ^ ACC. Top Ten Tips for Developing an Effective Code of Conduct. Association of Corporate Counsel. [10 February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07). 
  3. ^ Coca-Cola Code of Conduct (PDF). Coca-Cola Company. [2018-10-0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