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帕特里克·坎農
詹姆斯·帕特里克·坎農(英語:James Patrick Cannon;1890年2月11日—1974年8月21日),美國共產主義活動家,國際托洛茨基主義運動領袖。他曾參與創建美國共產黨、美國社會主義工人黨以及第四國際。
詹姆斯·帕特里克·坎農 | |
---|---|
出生 | 1890年2月11日 堪薩斯城 |
逝世 | 1974年8月21日 (84歲) |
職業 | 工會會員、反戰人士、政治人物 |
政黨 | 社會主義工人黨、美國社會黨 |
配偶 | Rose Karsner |
參加早期共產主義運動
編輯1890年,生於美國堪薩斯州羅斯代爾。1908年,加入美國社會黨。1911年,加入「世界產業工人」聯盟(簡稱「世界產聯」)。其間受到世界產聯高層領導人、1912~1914年美國中西部地區的世界產聯組織者「比爾大哥」海伍德的親自培養。
1914~1918年,基於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立場而反對第一次世界大戰,並支持俄國十月革命。1919年,參與創建美國共產主義勞工黨。1919~1920年,擔任堪薩斯州左翼周刊《工人世界》(Worker's World)的主編,以接替因參加反戰活動而被捕入獄的堪薩斯州前工團主義者厄爾·白勞德。1920年5月,在美國共產主義勞工黨與以查爾斯·伊米爾·魯登堡(Charles Emil Ruthenberg)為首的美國共產黨部分成員合併的會議上,當選新組織的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
1922年,作為美國黨的代表赴莫斯科出席共產國際第四次世界大會,在那裡被選入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主席團,並從8月任職到11月。回國後,擔任蘇聯之友執行委員會委員。並被推舉為美國工人黨的美國國會紐約第十區候選人。
1924年1月19日,擔任美國工人黨助理執行秘書,在他所在派別的對手魯登堡手下工作。被推舉為美國工人黨的1924年紐約州長候選人。1925年,再次返回莫斯科,作為美國黨的代表參加3~4月召開的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第五次擴大全會。
轉向托洛茨基主義
編輯1928年,在赴莫斯科參加共產國際第六次大會時,偶然間接觸到托洛茨基批判共產國際路線的文章。被其中的論據說服,試圖在美國共產黨內組織左翼反對派。這導致他及其贊同者麥克斯·沙赫特曼(Max Shachtman)以及馬丁·阿伯恩(Martin Abern)[1]於1928年10月27日被開除出黨。
坎農、沙赫特曼與阿伯恩在共產黨外創建了新黨「美國共產主義聯盟」,並開始出版《戰鬥報》(The Militant)。他們以希特勒粉碎德國共產主義運動這一事件為根據,證明受到斯大林擺布的共產國際既不能在國際上起到革命性的作用,也無法進行內部改革。因此,新的國際、新的黨是必需的。這意味着他們認為共產主義者同盟不再是共產黨的一個派別,而是未來無產階級革命政黨的中堅力量。這也意味着他們更傾向於從振興社會主義和工人運動的角度提出問題。共產主義者同盟雖然是一個小組織——最初只有坎農、沙赫特曼與阿伯恩這三個「無兵之將」——卻爭取到了美國共產黨在明尼阿波利斯和聖保羅的大多數支部。因此,當工人運動在20世紀30年代初復甦之後,共產主義者同盟將自己的理念在明尼阿波利斯和聖保羅兩座城市付諸行動,並在1934年組織的歷史性罷工之後,通過自己的影響力在國際卡車司機兄弟會迅速發展起來。與沙赫特曼一起指導共產主義者同盟日常工作的坎農在這場罷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社會主義工人黨
編輯1937年12月31日,參與創建美國社會主義工人黨並當選該黨首任全國書記。他不但是社會主義工人黨的活躍分子,還是第四國際與國際托洛茨基主義運動的領袖,並於1938年赴英國,協助當地小組達成統一。結果是一個拼湊起來卻又迅速瓦解的「革命社會主義者同盟」。
1940年,沙赫特曼與相當一部分社會主義工人黨黨員認為斯大林在蘇聯建立了一個新的官僚階級;坎農與托洛茨基則認為,儘管存在着斯大林的獨裁統治[2]與入侵芬蘭這些事實,還是應該捍衛蘇聯。這一爭端收錄於坎農的《為無產階級政黨而鬥爭》與托洛茨基的《保衛馬克思主義》。然而,斯大林圖謀懲罰背叛其掌中玩物——第三國際的坎農和托洛茨基。斯大林的格別烏殺手暗害了托洛茨基,而在很大程度上被蘇聯控制並支持美國政府參戰的美國共產黨支持美國政府以「史密斯法案」[3]起訴準備發動工人階級反對戰爭的坎農等美國托洛茨基主義者。但甚至在被以「陰謀推翻政府」定罪和關押的時候,他對社會主義工人黨的影響力依舊不減。他定期寫信給黨的領導人,例如,建議改變黨關於華沙起義的路線。坎農的書《獄中來信》收錄了許多這些信件。
戰後,重返社會主義工人黨的領導崗位,直到1953年將全國書記一職轉交給法雷爾·多布斯(Farrell Dobbs)。20世紀50年代中期,移居加利福尼亞州。卻仍是社會主義工人黨政治委員會的活躍成員。1952年,相當深的捲入了社會主義工人黨和第四國際的分裂事件。他在引導公眾支持社會主義工人黨與第四國際的國際委員會派方面起到了主要作用;並支持了兩方在1963年最終統一,這導致了第四國際統一書記處(The United Secretariat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的建立。
逝世與遺產
編輯1974年8月21日,逝世於洛杉磯,享年84歲。他的文章收藏於麥迪遜的威斯康星州歷史學會,並以縮微膠捲的形式進行館際互借。
參考
編輯- ^ "The Struggle Against Trotskyism and the Right Danger: Declaration by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Workers (Communist) Party of America," Daily Worker, vol. 5, no. 272 (November 16, 1928), pg. 3.
- ^ James G Ryan, "James P. Cannon", in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the American Left, edited by Bernard K. Johnpoll and Harvey Klehr.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1986, pp. 62-65
- ^ John Earl Haynes. Red Scare or Red Menace?: American Communism and Anticommunism in the Cold War Era 30 (Ivan R. Dee 1996) ISBN 1-56663-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