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幅廣播

利用振幅调变技术的广播方式

調幅廣播(英語:Amplitude Modulation Broadcast,常縮寫為AM廣播)是一種利用振幅調變技術的廣播方式,通常專指中波廣播。

歷史

編輯

調幅是二十世紀主要的廣播技術,至二十一世紀的現在仍然廣泛地使用中。

調幅廣播始於1906年由范信達建立的實驗,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成為地方性的廣播電台。在接下來的十年,調幅廣播技術大幅度的成長。第一家商業調幅電台始於1920年代。

運作

編輯

調幅技術遠比調頻技術及數位廣播技術簡單。一個調幅廣播接收機只需要偵測特定頻率信號的電壓振幅變化,此動作稱為檢波,再將此電壓變化經放大後驅動揚聲器。絕大多數調幅廣播為單聲道廣播,但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少數立體聲調幅廣播電台。

相較於調頻廣播,調幅廣播傳輸距離較遠。但調幅廣播易受干擾,且由於載頻的頻帶比較窄,音質不及調頻廣播及數位廣播。

廣播頻率

編輯

短波 (SW)

編輯

使用高頻頻段的短波廣播一般也是使用調幅技術,但須使用具有短波接收功能的收音機才能接收,藉由短波可由大氣電離層反射的特性,因此主要用作跨國性的大區域廣播,但也正因如此,接收效果會受大氣狀況變化的影響。高於一般中波廣播頻率而低於30MHz的頻段都可被視為短波廣播。

中波 (MW)

編輯

一般收音機所接收的調幅廣播(AM廣播)就是指在中波(MW, Medium Wave)波段的調幅廣播。

依據國際電信聯盟的規範,在台灣、港澳、中國大陸、新馬所屬的第三區(Region 3),即包括:俄羅斯除外的亞洲,自伊朗(含)以東,至澳洲大洋洲的區域中,中波廣播使用 526.5 kHz – 1606.5 kHz 的中頻頻段,各頻道中心頻率數字為 9 的倍數,自 531 kHz – 1602 kHz,頻道間隔為 9 kHz。 至於美洲所在的第二區(Region 2),則使用 520 kHz – 1,610 kHz,頻道間隔10 kHz。

長波 (LW)

編輯

長波廣播使用153–279kHz的頻段,通常為9kHz步進,使用調幅技術。長波主要靠地波傳播,傳播比較穩定,其傳播距離依不同的傳播媒介、輻射功率和波長可以達到數百到數千公里。但長波廣播成本高昂,且極易受到各種外來干擾影響。目前僅有歐洲、北非、前蘇聯地區及蒙古國所在的國際電信聯盟第一區(Region 1)還保留少數長波廣播電台。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