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異中心
變異中心(center of diversity)指的是一個種或屬的生物基因高度變異的地區,變異中心同時也很可能是起源中心。[1][2] 這個術語是由前蘇聯科學家尼古拉·伊萬諾維奇·瓦維洛夫和美國科學家傑克·哈倫創造出來的,[3] 瓦維洛夫在1926年發表的研究《種植植物起源研究》中列出了十個變異中心:
- 1 - 中國:生菜、大黃、大豆和蕪菁
- 2 - 印度:黃瓜、大米、芒果和亞洲棉花
- 2a - 印度尼西亞:香蕉、椰子和大米
- 3 - 中亞(北印度、阿富汗和土庫曼斯坦):扁桃樹、蘋果、亞麻和兵豆
- 4 - 近東:苜蓿、捲心菜和黑麥
- 5 - 地中海沿海:薺菜、鷹嘴豆和杜蘭小麥
- 6 - 埃塞俄比亞:咖啡、高粱和珍珠粟
- 7 - 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玉米、利馬豆、木瓜和陸地棉
- 8 - 南美洲西北部(玻利維亞、厄瓜多爾和秘魯):馬鈴薯、西紅柿和埃及棉
- 8a - 智利的諸島:馬鈴薯[3]
後來瓦維洛夫又加入了次級變異中心。[2]
參考文獻
編輯- ^ Knowledge Test Questions and Answers for Discussion. The American Phytopathological Society. [2008-1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14).
- ^ 2.0 2.1 Centers of Diversity, Crop Adaptation.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2008-1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7-07).
- ^ 3.0 3.1 George Acquaah. Principles of plant genetics and breeding.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6 [2014-04-20]. ISBN 978-1-4051-3646-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5).
這是一篇與生態學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