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軒
邵逸軒(1886年—1954年),名錫濂,號亦仙,別署浙東畫丐、木瓜老人,浙江東陽人,工畫,善花卉,中國近代著名畫家、記者。
生平
編輯邵逸軒,浙東邵氏,1886年出生在浙江東陽南馬紫陽。民國初年,邵逸軒已成名京城畫壇,與齊白石、張大千、陳半丁、王白夢私交甚篤,常有筆墨合作。[1]邵氏獨與白石老人交往深厚,其題畫之句:「白石山翁與余相交甚篤,學問道德素所欽佩,而畫學尤為特著」。邵逸軒學生眾多,其中傅抱石、孫雲生、蔣兆和妻蕭瓊、端木夢錫、周世賢、馮憑、侯及名為出眾者。另外京劇名藝人梅蘭芳、王瑤卿、程硯秋等亦延聘邵逸軒教畫。[2]1920年左右,邵逸軒在北平師範大學、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任教授。1923 年,在家人邵飄萍所辦《京報》任美術編輯,繼為「藝術副刊」編輯。1926年,邵飄萍被張作霖槍決,由侄邵逸軒代其子出殯披麻戴孝。毛澤東在北大曾拜師邵飄萍門下,受其影響很大。1949年4月,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親自批復追認其為革命烈士。邵逸軒亦曾是北平名記者、社會活動家。任職《京報》期間常向京都文化界人士孫伏園、魯迅等人約稿。1926 年後,邵逸軒在京與美術大師齊白石、王夢石、張大千合作國畫。1927年,邵逸軒與吳公虎、顏伯龍等合辦北京京華美專。1932年,在京創辦「邵逸軒國畫研究所」,為民國京津著名國畫家之一。七七事變後,回老家浙江東陽,任民教館館長。事後,返居杭州、北京。是北京中國畫研究會早期會員,1952年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央文化部、中國美術館、北京畫院等機構收藏其國畫精品。國民黨主席連戰,曾頒給邵逸軒藝壇成就華夏一等獎章。女邵幼軒為臺灣著名畫家,是張大千入室弟子,亦是著名作家三毛的繪畫老師。[3]
家族
編輯- 始祖:宋朝吏部尚書邵亢
- 祖上:浙江東陽紫溪邵氏,明進士御史邵豳
- 祖父:邵桂林,邵飄萍之父,光緒二十年舉人邵藕田親兄[4]
- 父:邵新蘇,乃四弟邵飄萍(邵新成)之長兄
- 子:邵少逸(亦邵墨田、邵小逸,1912-1986),師從齊白石先生習畫,深得白石翁筆墨精髓,齊白石對其猶如子侄
- 女:邵幼軒(亦邵墨芬),師齊白石、王夢白、王雪濤、張大千先生,與張大千關系尤好,為臺灣畫著名女畫家
- 婿:林中行
- 堂叔:邵飄萍(與邵逸軒年齡相仿,誤記堂兄),當代著名新聞記者、革命烈士、乃毛澤東老師;邵泛萍,執政府秘書廳辦事、偃師縣縣長
- 堂妹:邵一萍,畫家,原名慧卿, 號浙東女史、萍廬主人、紫溪館主,夫國民政府監察院監察委員何漢文[5]
- 學生:傅抱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