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縣中國名。戰國時代即有此縣,其後屢有廢置。秦漢時,鄴縣轄區在今河北省臨漳縣河南省安陽縣北部[1]

具體設立時間不詳。據《戰國策》所記[2]西門豹曾為「鄴令(鄴縣令)」。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滅趙後,鄴縣為邯鄲郡下屬縣份。治所鄴城西漢時,鄴縣為魏郡治所[3]曹魏時,安陽縣併入[4]西晉時,晉愍帝諱,改為臨漳縣。後復。至東魏前屬魏郡。

北周末年,楊堅毀鄴城。居民南遷四十五里,以安陽城相州治所,仍置鄴縣。隋朝時,以鄴縣復置安陽縣。同時在大業初,以鄴城大慈寺置鄴縣。唐朝貞觀八年(634年),築鄴縣縣城[4]北宋時,鄴縣分別併入臨漳縣和安陽縣[1]

1947年3月,中共政權取得豫北戰役勝利,逐在平漢鐵路以東、漳河之南以古縣名置鄴縣。同年5月,在辛店集正式成立。1949年起,屬安陽專區。1954年9月併入安陽縣[1]

注釋

編輯
  1. ^ 1.0 1.1 1.2 許作民. 与邺有关的地名(2). 安陽網,安陽日報電子版. 2011-01-11 [2016-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8) (簡體中文). 
  2. ^ 戰國策·卷二十二·魏策一》西門豹為鄴令,而辭乎魏文侯......
  3. ^ 漢書·卷二十八上·地理志·第八上》
  4. ^ 4.0 4.1 舊唐書·志第十九·地理二》相州,漢魏郡也......安陽,漢侯國,故城在湯陰東。曹魏時,廢安陽,併入鄴。後周移鄴,置縣於安陽故城,仍為鄴縣。隋又改為安陽縣,州所治。漢魏郡城,在縣西北七里。鄴,漢縣,屬魏郡。後魏於此置相州,東魏改為司州。周平齊,復為相州。周大象二年,隋文輔政,相州刺史尉遲迥舉兵不順,楊堅令韋孝寬討迥,平之,乃焚燒鄴城,徙其居人,南遷四十五里。以安陽城為相州理所,仍為鄴縣。煬帝初,於鄴故都大慈寺置鄴縣。貞觀八年,始築今治所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