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之戰南宋寶祐六年至開慶元年(元憲宗八年至九年,1258年—1259年)十月,蒙古帝國忽必烈率蒙古東路軍攻鄂州(今武漢武昌)的作戰。

1258年二月,元憲宗蒙哥決定率軍攻南宋四川,命宗王塔察兒率東路軍攻荊山(今安徽省懷遠西南淮河北岸)。十一月,塔察兒攻宋無功,蒙哥改命忽必烈率東路軍攻鄂州,等待蒙哥大軍一到,直趨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十一月,忽必烈自開平(今內蒙古正藍旗東北閃電河北岸)啟程。1259年七月,軍至汝南,從被俘宋兵口中得知蒙哥死於的釣魚城,認為是謠言,於是採取招降和進攻兩套方案,繼續前進。八月十五日,忽必烈率主力渡過淮河八月二十日,攻破大勝關(今河南羅山南),宋兵逃跑。萬戶張柔率軍攻打虎頭關(今湖北省麻城東北),在沙窩(今河南商城西南)與宋軍作戰,其子張弘彥將宋軍擊敗,擊破守關宋兵。八月廿一日,忽必烈至黃陂八月三十日,率軍抵達長江北岸。南宋將領袁玠擔任沿江制置副使,橫徵暴斂,被百姓所恨。蒙古軍至,漁人獻漁舟給蒙古軍,充當嚮導。

九月初一,從攻四川的宗王末哥遣使將蒙哥死訊告訴忽必烈,勸他北歸爭汗位,忽必烈為立戰功,還是率師渡江。九月初三,忽必烈登香爐山(今陽邏堡北),見長江北有武湖,湖東江岸筑陽邏堡,南岸是滸黃川。宋軍用大船扼住長江渡船,擁兵十萬,船二千,在於江中布陣,水陸陣容嚴整。忽必烈派軍奪大舟二艘,連夜準備船隻,想要奪陽邏堡,渡江。九月初四早晨,風雨昏暗,諸將以為不可渡江。忽必烈不聽,於是,遂令分兵三路並進。董文炳率敢死士數百人沖在前面,乘朦朧擊鼓急進,直達南岸,蒙古軍竟相爭渡,宋軍迎戰,三戰都戰敗。張榮實率軍乘輕舟在北岸作戰,獲得宋朝大船二十艘,俘虜二百人,斬殺宋將呂文信。水軍萬戶解謝誠部將朱國寶,率精兵與宋軍於中流作戰,一共十七戰,奪下宋船千餘艘。宋軍三道全部失敗,陽邏堡也失敗,蒙古軍渡過長江。九月初九,忽必烈以主力圍攻鄂州,同時派鄭鼎率軍襲江西,另派兵到湖南接應兀良合台。宋朝聽說鄂州被圍,兀良合台由廣西入湖南。宋理宗大為震驚,命各制司進兵赴援,命右丞相兼樞密使賈似道督諸軍援救鄂州。九月十一日,忽必烈登城東北壓雲亭,觀察城中軍情,見城中出兵,派兵迎戰,俘虜宋軍二人。後帶着宋朝降人到城下勸降,宋朝守將張勝殺死降人,派兵出擊,宋軍又敗。張勝於是採取緩兵之計,詐降蒙古,誘勸蒙古軍東撤,焚毀城池周邊民居。宋將高達率軍援救,蒙古軍百戶長鞏彥暉中伏被俘殺。九月十七日,張柔率軍會忽必烈攻打鄂州。派軍攻打岳州(今湖南岳陽),南宋四川制置副使呂文德從重慶來援救,阻擊未勝,呂文德趁夜率軍入城。

十月,賈似道自漢陽(今武漢)入城督師。蒙古軍久攻不克,張柔於是命部將何伯祥造鵝車,掘洞入城,宋軍在城內樹柵為夾城,蒙古軍募勇士由勇將張禧率領自城東南角進攻,守將高達力戰,張禧身負傷而退,張柔再選士兵登城,破城東南隅,高達奮力抗擊,組織人力修城,隨破隨修,使蒙古軍不得入。十一月,蒙古軍強攻鄂州城,張勝戰死,城中死傷至一萬三千人,賈似道移師黃州(今湖北黃岡),密派宋京去蒙古軍中乞和,被蒙古拒絕。十一月十七日,忽必烈駐牛頭山,得到其妻察必密信,於是想要撤軍,但是聲稱要直搗臨安、移師青山磯。閏十一月初二,忽必烈派張文謙告知諸將六天後撤離鄂州。賈似道得知蒙哥死訊,再遣宋京以劃江為界,一年奉二十萬兩、絹二十萬匹為條件,向蒙古軍乞和。忽必烈將乞和之事擱置起來。留下張杰、閻旺接應兀良合台,自己率大軍北歸。忽必烈安撫招降與軍事進攻相結合,進展順利,為之後滅宋積累了經驗。宋朝守城將士奮勇抗擊,取得守城勝利,但賈似道坐失抗蒙良機,反而割地乞和[1][2]

注釋

編輯
  1. ^ 《中國通史·第五冊》
  2. ^ 《中国战典 上》.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編著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2008 第79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