鐮喙鳥屬
鐮喙鳥屬(學名:Falcatakely,由「falcatus(拉丁文的小鐮刀)」和「kely(馬達加斯加語的鐮刀)」所組成,指的是牠們鐮刀狀的嘴喙)是已滅絕的反鳥類,化石發現於馬達加斯加北部。鐮喙鳥屬目前僅包含一種,即伏氏鐮喙鳥(學名:Falcatakely forsterae)[1][2]。
伏氏鐮喙鳥 化石時期:
| |
---|---|
伏氏鐮喙鳥(F. forsterae)復原圖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蜥形綱 Sauropsida |
總目: |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目: | 蜥臀目 Saurischia |
亞目: | 獸腳亞目 Theropoda |
演化支: | 鳥翼類 Avialae |
演化支: | †反鳥亞綱 Enantiornithes |
屬: | †鐮喙鳥屬 Falcatakely O'Connor et al., 2020 |
種: | †伏氏鐮喙鳥 F. forsterae
|
二名法 | |
†Falcatakely forsterae O'Connor et al., 2020
|
描述
編輯鐮喙鳥屬為體型與烏鴉近似的基幹鳥類,和其他反鳥亞綱物種明顯不同的特徵是牠們具有長約9公分(3.5英寸),形似於現存巨嘴鳥的吻突。但除此之外,牠們的上頜結構更近似於非鳥獸腳亞目,包含較大的上頜骨以及較小的前上頜骨,且仍長有牙齒。相較之下,現存鳥類的上頜則主要由前上頜骨組成[1][3]。
分類學
編輯古環境學
編輯鐮喙鳥屬的化石出土自梅法拉諾層,在當時屬於季節性的氾濫平原,在溼季時會形成沼澤,在旱季則會轉變為乾燥的半沙漠。由於馬達加斯加於白堊紀時就已經是座島嶼,因此同時期島上還獨立演化出許多獨特的物種,例如植食性的鱷形超目獅鼻鱷屬、前肢短小牙齒外凸的惡龍屬、以及外型獨特的哺乳綱狂獸屬[1]。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1.3 O'Connor, P. M.; Turner, A. H.; Groenke, J. R.; et al. (2020). "Late Cretaceous bird from Madagascar reveals unique development of beaks". Nature. doi:10.1038/s41586-020-2945-x
- ^ Black, Riley. Tiny toucan-like bird with a single tooth flew during the dinosaur era. New Scientist. [November 25,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25).
- ^ Cretaceous-Period Bird from Madagascar Had Sickle-Shaped Beak. [2024-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