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海鼓樓
鎮海鼓樓,又稱鎮海樓,位於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招寶山街道鼓樓東路60號,鄰近鎮海中學。是古時鎮海縣城軍事設施的一部分,用於瞭望與報時,初建於後梁五代開平年間(公元907—910年)[1],後毀於戰火,現存建築是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所建的部分。[2]1981年7月,鎮海鼓樓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鼓樓 | |
---|---|
鎮海區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招寶山街道鼓樓東路60號 |
座標 | 29°57′21″N 121°42′51″E / 29.95583°N 121.71417°E |
時代 | 明 |
認定時間 | 1981年7月 |
歷史
編輯鎮海鼓樓初建於後梁開平三年,城周450丈,毀於元朝。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為加固海防,在原縣城舊基上將衛城周環擴大至1288丈,到洪武二十九年,時任定海衛指揮使的劉澄下令建造衛指揮司署,即為現存建築前身。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縣令汪誠若重建鼓樓屋字,命為鎮海樓,其建築規格與明洪武時建築一致。重建後的鎮海鼓樓占地500平方米,台高5.9米,長32.8米,寬16米,以條石為主要建築材料,中有月洞高5.0米,寬5.7米。月洞南北有石額,北側石額寫有「東南屏翰」,南側石額寫有「朝宗古蹟」。平台上築單層房屋,重檐歇山頂,圍廊面闊5間,中部為廳堂三間。[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鎮海鼓樓於1981年7月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由陳志耀出資進行修繕。[4]
軼聞
編輯宋史記載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十二月,高宗趙構曾經在逃亡至昌國(現舟山市)途中經過定海(現鎮海區)時,曾在鎮海鼓樓上受過群臣朝拜。而建炎四年(1130年)三月,高宗從溫州途經定海(現鎮海區)時,看到城樓被毀,感嘆到「朕為民父母,不能保民,使至於此」,而減免定海(現鎮海區)賦稅。[2]
圖集
編輯-
自北側拍攝的鎮海鼓樓
-
自南側拍攝的鎮海鼓樓
-
北側石額「東南屏翰」
-
南側石額「朝宗古蹟」
-
鼓樓西側
-
鼓樓東側
-
鎮海鼓樓文保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