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希從眾實驗

阿希從眾實驗英文Asch conformity experiments)是所羅門·阿希1956年進行的一次非常經典的關於從眾效應的實驗。

實驗過程

編輯
 
在阿希實驗中使用過的兩張卡片,左邊的是標準長度的直線,右邊的是需要被試判斷的三條直線。

實驗者以史瓦茲摩爾學院的男性大學生被試,每組7人,坐在一排成半圓形,其中6人是實驗者的助手,只有一位是真正的被實驗者,被試並不知道其他6人的身份。

實驗開始之後,實驗者向所有人展示一條標準直線X,同時向所有人出示用於比較長度的其他三條直線A,B,C。其中有一條和標準直線X長度相同,而另兩條有顯著長度差別(即可近似認為被試一定可以判斷出來),然後讓所有人(包括6位助手和1位被試)說出與X長度相同的直線。

每輪實驗中均為6個助手先給出答案,被試在最後給出。其中6個助手會給出一致,但正誤不定的答案(即有時給出正確,有時給出錯誤答案)。

實驗結果

編輯

對照組中,錯誤率低於1%。

實驗組中,被試有36.8%的回答是遵從了其他人錯誤意見的錯誤回答,大概有3/4的人至少出現了一次從眾,大約有1/4的人保持了獨立性自始至終沒有一次從眾發生。


結論

編輯

由於在阿希的試驗中,並沒有給不從眾者任何處罰,也不會對從眾者進行任何獎勵。所以根據分析,從眾的原因可能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在面對多數人完全一致的回答時,被試開始相信自己的意見是有錯誤的。在阿希實驗之後,實驗者詢問那些在回答錯誤的被試,有少數人聲稱自己看到的就是那樣。證明了這一點。

另外一種情況是:被試屈從於多數人的判斷,做出和其他人一致的回答,以便被多數人所接受。在另外的變形實驗中,被試們單獨回答問題時,就很少看到被試屈從於其他人的判斷。也證明了這一點。

同時,在另外一些變形試驗中,如果實驗者的助手偽裝成的被試們回答的答案不一致的話,哪怕只有一個人回答了不同的答案,也會顯著的降低被試從眾的概率。證明了在團體中不同意見的重要性。

相關鏈接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 E·阿倫森 社會性動物(第九版).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pp.14-19.
  • 阿希從眾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