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壽淇

中国心脏内科学家

陶壽淇(1918年3月31日—2000年3月20日),男,上海人,中國心臟內科學家,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醫院院長(所長)。[1]

生平

編輯

陶壽淇祖籍紹興市,1934年考入國立上海醫學院,1940年畢業後留校任住院醫師,1947年在美國哈佛醫學院密歇根大學醫學院英語University of Michigan Medicine學習心臟內科和心電圖學,1948年返回上海醫學院,擔任心臟內科講師[2],並將一台手提式弦線型單導心電圖機從美國帶到上海,從而為其日後在華開展心電圖學教學打下基礎。

1950年,陶壽淇帶隊到浙江嘉興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防治血吸蟲病,1951年在上海市抗美援朝志願醫療隊第七大隊擔任副隊長。1952年,上海醫學院改稱上海第一醫學院,陶壽淇擔任內科學院內科副主任,1954年在國際上首先提出抗心律失常藥可導致嚴重心律失常的觀點,1955年任醫療系副主任,此後兼任中山醫院內科主任[3],1966年實現了同步直流電轉復療法在中國的首次臨床應用。

1974年,陶壽淇被調往北京中國醫學科學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醫院擔任副院(所)長兼內科主任,1980年任院(所)長,1984年起任名譽院(所)長,1991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從事醫療工作特殊貢獻獎」,1993年獲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名醫稱號。此外,陶壽淇也曾負責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醫療保健工作[4],是1976年9月9日宣布毛澤東逝世的4名醫生之一(另外三人為陶桓樂吳潔方圻[5],也曾於1997年鄧小平彌留之際擔任醫療組組長,該年2月19日晚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副院長牟善初共同宣布鄧小平已經逝世[6]

2000年3月20日凌晨4時逝世[7]

參考資料

編輯
  1. ^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編; 全如瑊主編; 鄭伯承副主編.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 • 医学编 临床医学卷 一.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0. 
  2. ^ 嶺南心血管病雜誌編輯部. 痛悼陶寿淇教授. 嶺南心血管病雜誌 (廣東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2000, (02): 79. ISSN 1007-9688. 
  3. ^ 陳灝珠. 悼念我国心血管病学杰出专家陶寿淇教授. 中華心血管病雜誌 (中華醫學會). 2000, 28 (04): 312. ISSN 0253-3758. 
  4. ^ 陶寿淇教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中華心律失常學雜誌 (中華醫學會). 2000, (02): 4. ISSN 1007-6638. 
  5. ^ 曉菲; 余瑋. 保健专家王新德细说毛泽东病逝情况. 世紀行 (政協湖北省委員會辦公廳). 2003, (10): 20–23. ISSN 2096-417X. 
  6. ^ 十年前,那个令人悲伤的夜晚. 南方周末. 2007-02-08 [2024-09-19]. 
  7. ^ 陶寿淇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光明日報. 2000-04-07 [2024-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