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淳(8世紀?—805年),後名陸質伯沖,吳郡人(今江蘇蘇州)。唐朝官員

生平 編輯

南梁名儒陸澄七世孫,後避唐憲宗諱改名為質。熟讀經學,少師事啖助,與趙匡友好[1]。大曆八年淮南節度使陳少游鎮守揚州時,很看重他。初任淮南節度使府從事,詔授太常寺奉禮郎[2],拜為左拾遺。改任國子博士

柳宗元對陸淳執弟子禮,奉為「永貞革新」的導師。貞元二十年(804年),任台州刺史,後返京任給事中太子侍讀,但與太子李純處不好[3]。貞元二十一年(805年)九月十二日,永貞革新失敗,兩天後,陸淳去世,其門人私諡為文通先生。陸淳崇信天台宗朱熹十分推崇陸淳「推言治道,凜凜然可畏,終是得聖人個意思」[4]

汗牛充棟 編輯

柳宗元稱他:「其為書,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這是成語汗牛充棟的原始出處[5]

注釋 編輯

  1. ^ 柳宗元的《陸文通先生墓表》說:「有吳郡人陸先生質,與其師友天水啖助淚趙匡,能知聖人之旨。」陳振孫在《直齋書錄解題》第三卷中認為趙匡師為啖助、陸淳師為趙匡、啖助。
  2. ^ 《舊唐書》本傳:「陳少游鎮揚州,愛其才,闢為從事。」《舊唐書·陳少游傳》,陳少游鎮揚州在大曆八年。《修傳始終記》說陸淳受陳少游推薦,詔授太常寺奉禮郎。
  3. ^ 《舊唐書·陸淳傳》:「時(韋)執誼得幸,順宗寢疾,與王叔文等竊弄權柄。上(指李純)在春宮,執誼懼,質已用事,故令質入侍,而潛伺上意,因用解。及質發言,上果怒曰:『陛下令先生與寡人講義,何得言他。』質惶懼而出。」
  4. ^ 《朱子語類》卷83
  5. ^ 柳宗元《文通先生陸給事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