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女性常處於中國的家庭和社會文化背景下[1]。一般認為香港女性比較獨立,金錢上自主、有主觀、事業心強,與其他東南亞國家的女性相比較為突出[2]。隨着女性職業和管理崗位近數十年來數量不斷增加,「女強人」成為香港女性的代名詞[2]

香港女性
常規數據
孕產婦死亡數
(每10萬活產嬰兒)
NA (2010)
國會女性占比英語Women in government15.7% (2012)
25歲以上中等教育
女性占比
68.7% (2010)
女性勞動參與率51.0% (2011)
性別不平等指數英語Gender Inequality Index
數值NR (2012)
排名第NR名
全球性別指數
數值NR (2012)
排名第NR名

在中國傳統的父權制結構,社會由男性主導,女性則扮演相對從屬的家庭角色[3]。然而,港英時期西方文化給香港帶來的變革(即西化)。中華文化與西方價值觀的混合,創造出獨特的香港文化。隨着香港經濟社會自二戰結束以來的快速發展,婦女的角色有顯著改善,但男性主導的社會結構仍未改變[2]

性別失衡

編輯

2006年的香港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女性數量正不斷增加,男性數量反而下降[4]

單身獨居女性較2001年提高到43.8%[4]

截至2006年,男女性別比例為每1000名女性對應912名男性,這一數字預計在2036年進一步惡化,每1000名女性僅對應763名男性[4]

香港性別人口比例失衡,早在2003年已經很明顯,那時每1000名女性對應998名男性[4]

教育與職業素養

編輯

香港早在1971年已實施義務教育,1978年拓展到九年義務教育,促使女性精英數量上升[1][5]。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發布的《香港統計年刊》,自20世紀70年代,男性和女性潮流的是普世主義,但自20世紀80年代,女性的入學率一般比男性高[5]。然而,雙性差距直至高等教育才有大改變[5],在2011年,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出現較低水平[6]

隨着香港經濟的轉變,自20世紀80年代,從製造業到服務業,對白領階層的需求不斷增加。男性和女性同樣擁有豐富的就業機會[2]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Jackson, S., Jieyu,L. & Juhyun, W. (編). East Asian sexualities : modernity, gender and new sexual cultures. London & New York: Zed Books. 2008: 195. ISBN 9781842778890. 
  2. ^ 2.0 2.1 2.2 2.3 Lee, Eliza W. Y. 4. Gender and change in Hong Kong : globalization, postcolonialism, and Chinese patriarchy. Vancouver, B.C.: UBC Press. 2003: 78 [2013-04-03]. ISBN 0774809949. 
  3. ^ Pearson, V. & Leung, B.K.P. (編). 香港女性(Women in Hong Kong). 紐約: 牛津大學出版社. 1995: 7. ISBN 0195859545. 
  4. ^ 4.0 4.1 4.2 4.3 香港的女性及男性(2006年版) (PDF). 香港: 香港政府統計處. 2006 [2013-04-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10-02) (中文及英語).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5. ^ 5.0 5.1 5.2 Cheung, F.M. (編). 2. 妇女地位的社会性别视角.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997: 15 [2013-04-03]. ISBN 962201736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7). 
  6. ^ 香港的女性及男性:关键数据 (PDF). 香港政府統計處. 2012 [2013-04-0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0-10-2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