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
馬鈴(英語:Sleigh Bell/Jingle Bell)[1],或稱叢鈴,亦有人稱雪鈴,是一種敲擊樂器,屬於自鳴樂器,它是一種簡單而具悠久歷史的敲擊樂器,現今更多常作幼兒教育或音樂訓練之用。
本來是牧人繫於牲口的小金屬鈴,免於走失。後來,馬鈴被用於民間舞蹈作伴奏之用,繼以再帶入世俗音樂、合奏音樂以及管絃樂中。多為球體,內有金屬球或金屬片,彼此撞擊而發聲,表面有一開口,令聲音可以從球體內出來。
外形
編輯專業樂團現時多採用直手柄式的馬鈴,在1尺長的木棒上,將小金屬鈴圍繞木棒,留約1/3長度為手把。兒童所用馬鈴,係由6至8個鈴繫於環型的支撐。音色較單簿但仍能清楚聽見。
演奏方式
編輯專業的演奏方式是:演奏斷音時,單手持把手、金屬鈴下垂,另一隻手以拳輕敲持樂器的手腕,以非直接接觸樂器形式來保持鈴聲的一致性;持續鈴聲則以搖動樂器方式演奏。
作品
編輯莫扎特在晚期的多首《德國舞曲》中,他加入了多個被設定成不同音高的馬鈴,來彈奏和絃。[2]馬勒的《第4號交響曲》首樂章,由馬鈴的獨奏開始,使樂章變得更有生氣。卡爾·奧爾夫在他的代表作《布蘭詩歌》中,第1部份的「店員,給我胭脂」(Chramer, gip die varwe mir)運用了馬鈴,其幼兒音樂教育理論中,馬鈴是主要的輔助樂器。
馬鈴在聖誕歌曲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方,既是節奏樂器,亦代表著牽引雪橇的鹿頸上繫上的金屬鈴。而其細密而鬆散的聲音能模仿冬天的雪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