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用卿(1476年—?年),原忠,別號兩山,陝西寧夏前衛籍浙江餘姚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駱用卿
大明兵部員外郎
籍貫 浙江紹興府餘姚縣
出生 六月十三日
逝世 卒年不詳
配偶 娶馮氏
出身
  • 弘治十四年辛酉科舉人
  • 正德三年戊辰科進士

生平

編輯

駱用卿早年累試不中第,只好以經術在他鄉教授學生。同族人有軍籍在陝西,被徵召時賄賂官差,將駱用卿替代徵解走,到達陝西後,以衛學生中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科陝西鄉試第四名舉人,正德三年(1508年)成戊辰科進士,初授南海縣知縣,歷官兵部員外郎,致仕後僑居通州。他師從武當道士翁藏拙,精通堪輿術。嘉靖中要建皇陵,大學士張孚敬與尚書汪鋐交相推薦他,他在天壽山為世宗選擇了橡子嶺和十八道嶺兩處吉壤[1],並畫了圖進呈皇帝,最後十八道嶺被確定為建陵地點,即今明永陵[2]。用卿後卒於通州[3]

家族

編輯

曾祖駱可堅。祖父駱彥璝。父駱情。母桑氏。永感下。兄用馴、用昂、用杲、用昇、用陽、用麒、弟用麟、用綸、用總[4]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之九十三》:嘉靖七年十月乙丑,命輔臣張璁、尚書方獻夫、劉麟、少卿曾直、姜清、都給事中王汝梅、御史趙兌、兵部員外郎駱用卿及欽天監監副等官李鑒等往 天壽山相閱 中宮大行皇后陵地,璁等還奏襖兒峪及橡子嶺二處地吉, 上命建陵於襖兒峪。
  2. ^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一百八十五》:嘉靖十五年三月己卯 上謁祭 長陵 獻陵 景陵禮畢,至十八道嶺自擇 陵域,先年 悼靈皇后喪,上密諭大學士張孚敬,令致仕官駱用卿擇地於十八道嶺及據子嶺,兩具圖說以進,至是親閱,明日複閱橡子嶺,命欽天監官及從臣審視,皆以十八道嶺地為勝。
  3. ^ 《紹興府志》:駱用卿字原忠,餘姚人。積學不第,以經術授徒他郡,族故有戍籍在關中,適徵檄至,應代者不欲往偵,用卿解館歸,未至家,賄來卒,倉猝以用卿行,至彼以衛學生中陝西鄉試,正德三年成進士。歷官兵部員外郎,致仕僑居通州,精堪輿術。嘉靖中建初陵,大學士張孚敬與尚書汪鋐交薦之,擇地於十八道嶺,具圖說以進,遂用之,即永陵是也。用卿卒於通州。舊省志:用卿字原忠,嘗奉使山西,題詩韓信廟,李夢陽見之曰:題淮陰廟絕唱也。用張孚敬薦,卜永陵,仕宦不得志,嘗歎曰:天生駱兩山,顧作相埋術士乎。兩山其自號也。
  4. ^ 龔延明主編.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 登科录 点校本. 寧波: 寧波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26-2320-8. 《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登科錄》之《正德三年戊辰科進士登科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