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姑仙壇記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8年11月12日) |
《麻姑仙壇記》(全稱《有唐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俗謂《麻姑帖》,是唐朝書法家顏真卿,年六十三時所書,號稱真卿楷書代表之作,有人稱此帖是天下第一楷書,但清代考據學者遍尋眾書,不見此說。今日普遍認為歐陽詢《醴泉銘》乃正書第一。
大曆六年四月,真卿在撫州刺史任上,因仕途受挫,故而心向道教與佛教,遊覽南城縣麻姑山,撰文記述麻姑得道成仙之事,刻文在江西建昌府南城縣西南二十二里山頂。麻姑是道教著名的女仙,在瑤池服侍西王母。
文獻版本
編輯傳此帖本有大、中、小三種,因原石均佚,故難尋佳本。傳世宋刻本就有張之洞、何子貞、端方、羅振玉藏本和戴熙、趙之謙跋本等數種。馬子云《碑帖鑑定》稱:「聞何紹基(子貞)藏宋拓本,後為顏韻伯藏,現不知為何人所藏。又稱原石為雷火所破,元建昌知府梁伯達重建。然元刻本今也罕見。以後又有唐晏雲本,忠義堂何氏本、黃氏本,惟唐氏刻本最善,何氏本最劣。《校碑隨筆》云:上海原石石印本,即羅振玉所藏,有張廷濟跋,現也不知存於何處。」
全文
編輯有唐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顏真卿撰並書。
麻姑者,葛稚川《神仙傳》云:王遠,字方平。欲東之括蒼山,過吳蔡經家,教其屍解如蛇蟬也。經去十餘季(通年,下同),忽還,語家言:「七月七日王君當來過。」到期日,方平乘羽車;駕五龍各異色;旌旗導從;威儀赫弈如大將也。既至,坐須臾,引見經父兄。因遣人與麻姑相聞,亦莫知麻姑是何神也。言:「王方平敬報,久不行民間,今來在此,想麻姑能暫來」。有頃,信還。但聞其語,不見所使人。曰:「麻姑再拜,不見忽已五百餘季。尊卑有序,修敬無階。思念久煩信呈。在彼登山(應作:當)顛(應作:傾)倒。而先被記當按行蓬萊,今便暫往,如是便還。還即親觀,願不即去。」如此兩時間,麻姑來。來時不先聞人馬聲。既至,從官當半於方平也。麻姑至,蔡經亦舉家見之。是好女子,季十八九許,頂中作髻,余發垂之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錦綺,光彩耀日,不可名字,皆世所無有也。得見方平,方平為起立。坐定,各進行廚。金盤玉杯,無限美膳,多是諸華而香氣達於內外。擗麟脯行之。麻姑自言:「接侍以來,見東海三為桑田。向聞蓬萊水淺於往者,會時略半也。豈將復還為陸陵乎?」方平笑曰:「聖人皆言,海中行復揚塵也。」麻姑欲見蔡經母及婦。經弟婦新產數十日,麻姑望見已知,曰:「噫!且止,勿前。」即求少許米,便以擲之墜地,即成丹砂。方平笑曰:「姑故季少。吾(老)了,不喜復作此曹狡猾變化也。」麻姑手似鳥爪,蔡經心中念言:「背蛘時,得此爪以杷背,乃佳也。」方平已知經心中念言,即使人牽經,鞭之曰:「麻姑者神人。汝何謂其爪可以杷背耶?」見鞭著經背,亦不見有人持鞭者。方平告經曰:「吾鞭不可安得也。」
大曆三季,真卿刺撫州,按《圖經》,南城縣有麻姑山,頂有古壇,相傳雲麻姑於此得道。壇下南有池,中有紅蓮,近忽變碧,今又白矣。池北下壇旁有杉松,松皆偃蓋。時聞步虛鐘磬之音。東南有瀑布,淙下三百餘尺。東北有石崇觀,高石中猶有螺蚌殼,或以為桑田所變。西北有麻源,謝靈運《詩題入華子》「岡是麻源第三谷」,恐其處也。源口有神,祈雨輒應。開元中道士鄧紫陽於此習道,蒙召入大同殿修功德。廿七季,忽見虎駕龍車,二人持節於庭中。顧謂其友竹務猷曰:「此迎我也,可為吾奏願,欲歸葬本山。」仍(乃)請立廟於壇側,玄宗從之。天寶五載,投龍於瀑布,石池中有黃龍現。玄宗感焉,乃命增修仙宇、真儀、侍從、雲鶴之類。
於戲!自麻姑發跡於茲嶺,南真遺壇於龜源、華姑表異於井山。今女道士黎瓊仙,季八十而容色益少;曾妙行夢瓊仙而飡華絕粒;紫陽侄男曰德誠,繼修香火;弟子潭仙嚴,法篆尊嚴;而史玄洞、左通玄、鄒玉華皆清虛服道。非夫地氣殊異、江山炳靈,則何由纂懿流光若斯之盛者矣?真卿幸承餘烈,敢刻金石而志之,時則六季夏四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