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世界物理年

2005年被國際純粹與應用物理學聯合會定為世界物理年,以紀念愛因斯坦在一百年前發表五篇[1] 里程碑性的論文,並表彰愛因斯坦對近代物理產生的深遠的影響。

2005 世界物理年活動標誌[2]

背景

編輯

在1905年愛因斯坦一共發表五篇[1] 富有創造性的論文,分別是有關於布朗運動光電效應狹義相對論質能等價。開啟了相對理論量子理論布朗運動理論三門領域的的大門,建立重要基石[1]。在論文發表的當時,原子與分子的真實性都尚未明確之前,愛因斯坦以他驚人的創造力開創了物理學的新紀元,以此豐富今後科學研究及人類的生活,因此後人稱此年為愛因斯坦的奇蹟年

就在論文發表一百週年的前夕,2000年十二月歐洲物理學會(EPS)在柏林所召開的第 3 屆國際物理科學會議,會議中有超過40個與會學會決議將2005年訂為「世界物理年」,並獲得國際純粹與應用物理學聯合會(IUPAP)、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等相關學會與組織的響應[3],以慶祝這奇蹟年的一百週年。

物理學不只在我們的日常生活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並對現代社會產生重大衝擊;為提升社會大眾對物理學有更廣泛的了解與認知。國際純粹與應用物理學聯合會(IUPAP)遂將2005年訂為「世界物理年」,藉舉辦各種活動使科學家有機會與一般民眾的互動,並分享他們的自己對物理的遠景與信念。

關於愛因斯坦

編輯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德國理論物理學家。生於巴伐利亞烏爾姆,在慕尼黑阿勞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求學。1901年取得瑞士國籍,在瑞士專利局任檢查員(1902年-1905年),同時開始發表論文。1909年任蘇黎世大學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大學教授,1912年再任蘇黎世大學教授。1914年任柏林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長一職。1921年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於希特勒上台後離開德國,在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執教。1934年起在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工作。1940年成為美國公民。後半生致力於統一場論。戰後極力主張核子武器的國際管制。逝世於普林斯頓。

活動主題

編輯
  • 提升公眾對物理的瞭解。
  • 物理學教育。
  • 培育未來物理人才
  • 二十一世紀物理學的挑戰。
  • 推動物理在開發中國家的發展。
  • 女性物理人。
  • 從埃及和古希臘到近代物理─物理學的文化傳承。

相關活動

編輯

讓物理光耀世界

編輯
 
2005年4月19日顯示的質能互換公式「E=mc²

奧地利的兩位教授Dr. Max E. Lippitsch和Sonja Draxler(奧地利卡爾·弗朗岑斯大學物理系)發起[4]。在2005年4月19日紀念愛因斯坦逝世五十週年[5]

  • 2005年4月19日,用燈光在台北101外牆上打出質能互換公式(E=mc²),紀念愛因斯坦逝世五十週年。

愛因斯坦在你家

編輯

二十世紀初愛因斯坦顛覆了我們所認識的宇宙,愛因斯坦預測重力波的存在而且無所不在。在相對論發表100年後的今天我們有能力驗證愛因斯坦的預測,而你有機會參與這個重力波搜尋計畫。Einstein@Home[6],是一個由威斯康星大學密爾沃基分校主辦,基於BOINC計算平台的分散式計算項目。

參考

編輯
  1. ^ 1.0 1.1 1.2 T W Hänsch; H Schmidt-Böcking and H Walther. Atoms, quanta and relativity—a century after Einstein's miraculous year. J. Phys. B: At. Mol. Opt. Phys. 38. 2005 [2009-08-20]. doi:10.1088/0953-4075/38/9/E01 (英語). 
  2. ^ 2005 世界物理年活動標誌. [2009-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3-02) (英語). 
  3. ^ 2005世界物理年活動聲明. [2009-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1-19) (英語). 
  4. ^ 讓物理光耀世界(臺灣). [2009-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4-06). 
  5. ^ Physics enlightens the world. [2009-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31) (英語). 
  6. ^ Einstein@Home. [2009-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1-08) (英語). 

參考文獻

編輯

參見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