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世界斯諾克錦標賽
2006年888.com 斯諾克世界錦標賽是職業斯諾克積分排名賽,比賽時間為2006年4月15日至5月1日,地點為克魯西布劇院。
比賽信息 | |
---|---|
日期 | 2006年4月15日-5月1日 |
場館 | 克魯西布劇院 |
城市 | 謝菲爾德 |
國家/地區 | 英格蘭 |
組織 | 世界台聯 |
比賽形式 | 積分排名賽 |
總獎金 | £896,240 |
冠軍獎金 | £200,000 |
單杆最高分 | 140 |
決賽 | |
冠軍 | 格林美·杜特 |
亞軍 | 彼得·艾伯頓 |
比分 | 18–14 |
← 2005 2007 → |
贊助
編輯由於歐盟和英國立法禁止煙草廣告,2006年斯諾克世界錦標賽不再接受過去30年的贊助商Embassy的贊助。2006年1月,世界台聯宣布,娛樂網站888.com成為新的贊助商。
然而,這項決定與部分選手的利益相衝突,他們將失去他們自己的贊助商。作為888.com的競爭對手的贊助商不能再在諸如選手的背心上打廣告。[1]
同時,失去煙草商的贊助後,選手們也抱怨獎金的降低和排名賽的減少。[2]2006年世錦賽的冠軍獎金較2005年降低了20%。
比賽亮點
編輯- 7號種子約翰·希金斯在第一輪即遭淘汰,對手是馬克·塞爾比,比分為10-4。
- 在第一輪的最後一局比賽中,史蒂芬·亨得利和奈吉爾·邦德打成9-9。邦德將黑球入袋,但母球也掉入了中袋,比分持平。邦德再次擊中黑球入袋,並贏得了比賽。
- 羅尼·奧沙利文在和瑞恩·戴的比賽中打出了本次錦標賽的單杆最高分140。
- 在四分之一決賽中,格林美·杜特12-8領先,只差1局即可進入四強。第一次進入四分之一決賽的尼爾·羅伯遜迅速地贏得了接下來四局,使比賽進入決勝局。最終,尼爾·羅伯遜在只剩下粉球和黑球,並且需要做一個斯諾克的情況下,意外將粉球入袋,失去了這場比賽。
- 傅家俊成為了自1997年以來第一個進入半決賽的亞洲選手。傅家俊是本次比賽唯一一個進入半決賽的非種子選手。(非種子選手中只有他和尼爾·羅伯遜進入了四分之一決賽。)
- 上屆冠軍肖恩·墨菲在四分之一決賽中輸給了彼得·艾伯頓。在克魯西布劇院,還沒有一個第一次獲得世界冠軍的選手能成功衛冕。這也是艾伯頓第二次在四分之一決賽中擊敗世界冠軍。
- 半決賽中,彼得·艾伯頓15-9領先,只差2局即可進入決賽。傅家俊贏得了接下來的6局,比分成為15-15。最終,艾伯頓在確定勝局的情況下含淚將所有球打入袋中,比分17-16。
- 羅尼·奧沙利文在半決賽與格林美·杜特的第14局比賽中弄掉了他的球杆的頂部。經過緊急修理之後,奧沙利文打了一個單杆124分。
- 格林美·杜特贏得了半決賽第三節的所有8局比賽,是比分從8-8成為16-8。最終,他以17-11贏得比賽,第二次進入世錦賽決賽。
- 由於兩位選手充分地運用戰略戰術,在第一節中,只進行了6場比賽;第二節的比賽持續到凌晨00:45;第二天的第三節中,也只進行了6場比賽。(一般決賽分4節進行,場數分別為8-8-8-9。)
- 第27場比賽是克魯西布劇院歷史上最長的比賽,也是通過電視直播最長的一場比賽,耗時74分鐘。最終,彼得·艾伯頓贏得了這場比賽(66-59),將大比分追成12-15。緊接着,艾伯頓僅用11分鐘,又贏得了本次決賽中最快的一場比賽(84-0)。
- 格林美·杜特贏了第29場,這是他在最後一節中的第一場勝利,離他的上一場勝利已經有5個多小時了,大比分成了13-16。
- 彼得·艾伯頓贏了第30場。此時,世錦賽已進入了第18天,世錦賽決賽的最遲結束的紀錄將被打破。(當時紀錄為1985年斯諾克世界錦標賽決賽,史蒂夫·戴維斯對丹尼斯·泰勒,比賽持續到凌晨00:20。)
- 格林美·杜特在強大的壓力下按部就班地完成了清杆,贏得了第31場比賽,並歡呼「Come on!」。00:22,比分成為了14-17。本次決賽成為了克魯西布劇院歷史上最遲結束的決賽。
- 00:53,格林美·杜特拿下了比分非常接近的第32場比賽,贏得了他的第一個職業頭銜。在擊打最後一個球之前,他跑過去親吻了即將屬於他的獎盃。彼得·艾伯頓也加入了長時間的起立鼓掌,慶祝新冠軍的誕生,並為這場精彩的決賽表達了真摯的讚賞。
獎金設置
編輯
|
|
決賽簽表
編輯第一圈 | 第二圈 | 半準決賽 | 準決賽 | |||||||||||
19局10勝 | 25局13勝 | 25局13勝 | 33局17勝 | |||||||||||
4月15日[3] | ||||||||||||||
肖恩·墨菲 (1) | 10 | |||||||||||||
4月20日-22日[4] | ||||||||||||||
詹姆斯·瓦塔納 | 4 | |||||||||||||
肖恩·墨菲 (1) | 13 | |||||||||||||
4月15日-16日[5] | ||||||||||||||
史蒂夫·戴維斯 (16) | 7 | |||||||||||||
史蒂夫·戴維斯 (16) | 10 | |||||||||||||
4月25日-26日[6] | ||||||||||||||
安迪·希克斯 | 4 | |||||||||||||
肖恩·墨菲 (1) | 7 | |||||||||||||
4月19日-20日[7] | ||||||||||||||
彼得·艾伯頓 (8) | 13 | |||||||||||||
吉米·懷特 (9) | 5 | |||||||||||||
4月23日-24日[8] | ||||||||||||||
大衛·格雷 | 10 | |||||||||||||
大衛·格雷 | 2 | |||||||||||||
4月19日[9] | ||||||||||||||
彼得·艾伯頓 (8) | 13 | |||||||||||||
彼得·艾伯頓 (8) | 10 | |||||||||||||
4月27日-29日[10] | ||||||||||||||
邁克爾·霍爾特 | 8 | |||||||||||||
彼得·艾伯頓 (8) | 17 | |||||||||||||
4月17日-18日[11] | ||||||||||||||
傅家俊 | 16 | |||||||||||||
馬修·史蒂文斯 (5) | 10 | |||||||||||||
4月22日-24日[12] | ||||||||||||||
喬·斯維爾 | 5 | |||||||||||||
馬修·史蒂文斯 (5) | 8 | |||||||||||||
4月16日-17日[13] | ||||||||||||||
肯·達赫迪 (12) | 13 | |||||||||||||
肯·達赫迪 (12) | 10 | |||||||||||||
4月25日-26日[14] | ||||||||||||||
巴里·霍金斯 | 1 | |||||||||||||
肯·達赫迪 (12) | 10 | |||||||||||||
4月18日[15] | ||||||||||||||
傅家俊 | 13 | |||||||||||||
艾倫·麥克馬努斯 (13) | 3 | |||||||||||||
4月21日-22日[16] | ||||||||||||||
傅家俊 | 10 | |||||||||||||
傅家俊 | 13 | |||||||||||||
4月16日-17日[17] | ||||||||||||||
史蒂芬·馬奎爾 (4) | 4 | |||||||||||||
史蒂芬·馬奎爾 (4) | 10 | |||||||||||||
馬克·金 | 6 | |||||||||||||
4月18日-19日[18] | ||||||||||||||
史蒂芬·亨德利 (3) | 9 | |||||||||||||
4月22日-24日[19] | ||||||||||||||
奈吉爾·邦德 | 10 | |||||||||||||
奈吉爾·邦德 | 9 | |||||||||||||
4月15日-16日[20] | ||||||||||||||
格林美·杜特 (14) | 13 | |||||||||||||
格林美·杜特 (14) | 10 | |||||||||||||
4月25日-26日[21] | ||||||||||||||
約翰·帕洛特 | 3 | |||||||||||||
格林美·杜特 (14) | 13 | |||||||||||||
4月15日-16日[22] | ||||||||||||||
尼爾·羅伯遜 | 12 | |||||||||||||
史蒂芬·李 (11) | 10 | |||||||||||||
4月20日-21日[23] | ||||||||||||||
阿利斯特·卡特 | 8 | |||||||||||||
史蒂芬·李 (11) | 9 | |||||||||||||
4月17日[24] | ||||||||||||||
尼爾·羅伯遜 | 13 | |||||||||||||
保羅·亨特 (6) | 5 | |||||||||||||
4月27日-29日[25] | ||||||||||||||
尼爾·羅伯遜 | 10 | |||||||||||||
格林美·杜特 (14) | 17 | |||||||||||||
4月15日-16日[26] | ||||||||||||||
羅尼·奧沙利文 (2) | 11 | |||||||||||||
約翰·希金斯 (7) | 4 | |||||||||||||
4月21日-22日[27] | ||||||||||||||
馬克·塞爾比 | 10 | |||||||||||||
馬克·塞爾比 | 8 | |||||||||||||
4月17日-18日[28] | ||||||||||||||
馬克·威廉姆斯 (10) | 13 | |||||||||||||
馬克·威廉姆斯 (10) | 10 | |||||||||||||
4月25日-26日[29] | ||||||||||||||
安東尼·漢密爾頓 | 1 | |||||||||||||
馬克·威廉姆斯 (10) | 11 | |||||||||||||
4月19日-20日[30] | ||||||||||||||
羅尼·奧沙利文 (2) | 13 | |||||||||||||
喬·佩里 (15) | 3 | |||||||||||||
4月23日-24日[31] | ||||||||||||||
瑞恩·戴 | 10 | |||||||||||||
瑞恩·戴 | 10 | |||||||||||||
4月18日-19日[32] | ||||||||||||||
羅尼·奧沙利文 (2) | 13 | |||||||||||||
羅尼·奧沙利文 (2) | 10 | |||||||||||||
戴維·哈羅德 | 4 | |||||||||||||
決賽 (35局18勝) 克魯西布劇院,4月30日-5月2日。裁判:楊·沃哈斯[33] | ||
彼得·艾伯頓 (8) 英格蘭 |
14–18 | 格林美·杜特 (14) 蘇格蘭 |
79–12, 53–62, 1–91, 48–70, 9–71, 67–32, 6–78, 20–53, 20–53, 16–63, 66–25, 124–6, 47–72, 65–51, 5–61, 16–92, 0–75, 100–0, 67–44, 41–75, 31–90, 49–70, 117–22, 66–51, 67–29, 70–38, 66–59, 84–0, 16–78, 99–17, 61–69, 31–70 | 1 單杆過百 (彼得·艾伯頓).
艾伯頓單杆最高:117 |
79–12, 53–62, 1–91, 48–70, 9–71, 67–32, 6–78, 20–53, 20–53, 16–63, 66–25, 124–6, 47–72, 65–51, 5–61, 16–92, 0–75, 100–0, 67–44, 41–75, 31–90, 49–70, 117–22, 66–51, 67–29, 70–38, 66–59, 84–0, 16–78, 99–17, 61–69, 31–70 |
格林美·杜特贏得冠軍。 |
單杆過百
編輯
|
|
注釋
編輯- ^ Snooker stars in silent protes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BC(英文)
- ^ Stevens dubs snooker a 'shambl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BC(英文)
- ^ Champion Murphy overcomes Wattana.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4-24).
- ^ Murphy completes win over Davis.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4-28).
- ^ Davis grinds past qualifier Hicks.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5-14).
- ^ Ruthless Ebdon dethrones Murphy.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5-16).
- ^ Gray ends White's Crucible hopes.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8-22).
- ^ Ebdon polishes off hapless Gray.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1-05).
- ^ Ebdon clings on to see off Holt.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5-13).
- ^ Ebdon beats Fu in last-frame epic.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3-06).
- ^ Steady Stevens battles past Swail.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5-15).
- ^ Superb Doherty overcomes Stevens.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2-13).
- ^ Doherty defeats debutant Hawkins.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1-11).
- ^ Classy Fu sends Doherty crashing.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2-23).
- ^ Fu eases past lacklustre McManus.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5-12).
- ^ Clinical Fu sweeps into quarters.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3-13).
- ^ Classy Maguire beats dogged King.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1-14).
- ^ Last-frame drama sends Hendry out.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2-22).
- ^ Dott claims quarter-final berth.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2-24).
- ^ Parrott out as Dott eases through.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1-07).
- ^ Nervy Dott edges into semi-final.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2-15).
- ^ Gutsy Lee holds off Carter charge.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05).
- ^ Robertson reaches quarter-finals.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1-04).
- ^ Robertson holds on against Hunter.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1-28).
- ^ Dott holds off O'Sullivan revival.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3-06).
- ^ Selby stuns Higgins at Sheffield.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4-25).
- ^ Williams into Crucible last eight.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5-15).
- ^ Hamilton outclassed by Williams.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5-16).
- ^ Dogged O'Sullivan dumps Williams.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1-28).
- ^ Day romps through to second round.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1-16).
- ^ Rocket revival stuns unlucky Day.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1-02).
- ^ O'Sullivan cruises into round two.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9-24).
- ^ Dogged Dott wins epic world final. BBC Sport. [27 Octo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