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香港股災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8年8月4日) |
2008年香港股災是指2007年10月中代表香港股市指標的恆生指數由31958.41點跌至2008年10月中10676.29點,1年的時間累積下跌66.6%。
第一次股災
編輯2008年香港第一次股災是2008年1月中,因美國次按風暴無法受控而引發的全球股災,導致香港股市下跌的事件。恆生指數由1月9日當月高位約27,600點,在不足兩星期時間,於1月22日跌至22,000點以下,並跌穿被視為牛熊分界線的250天平均線。
源起
編輯- 近因:港股直通車落實遙遙無期;內地股市下跌
2007年8月下旬,中國當局公佈《開展境內個人直接投資境外證券市場試點方案》,使香港股市展開大升浪。同年10月30日,恆生指數創下31,958點的新高,短短兩個月累積升逾五成。同年11月4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表明暫緩實行該方案,令恆生指數於翌日大跌,種下港股不斷下跌的禍根。2008年,內地股市大幅調整(由6000點跌至2000點以下),使港股難以回升;此外,美國房地產/信貸泡沫爆破後的影響陸續浮現,加深了港股的跌幅。
- 遠因:美國次按風暴無法受控(美國房地產,信貸泡沫爆破)
恆生指數在11月及12月期間甚為波動,徘徊在26,000至30,000點之間,但上升軌及下降軌逐漸收窄。2008年1月,美國次按風暴的影響開始浮現,引致恆生指數於1月16日下跌1386點,為2001年911事件以後單日最大跌幅,亦使恆生指數跌穿上升軌。雖然美國總統喬治布殊其後宣佈救市大計,但市場對此信心不大,令全球股市繼續大跌。1月22日,恆生指數再大跌2,061點,再創單日最大跌幅紀錄。五月時雖曾回升至26,000點,但信貸危機惡化加上內地股市下跌,使港股繼續尋底。九月中,陸續有大型金融機構破產或財困,市場對金融機構的信心瀕臨崩潰,使恆指在數天內接連跌穿20,000,19,000,18,000及17,000點的整數關口,多個板塊輪流被洗倉。
第二次股災
編輯此條目需要擴充。 (2008年9月18日) |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經濟學的編者參與及協助編輯。 (2008年9月18日) |
- - 信貸泡沫爆破 影響陸續浮現
2008年香港第二次股災是2008年9至10月間,因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宣佈破產,同時美國國際集團亦瀕臨破產邊緣而引發的金融震盪,繼而引發的全球股災。恆生指數由9月12日破產消息曝光前約19,300點,在數日期間已累積大跌3,000點,截至9月18日中午已跌至約16,300點。如果以9月1日當月高位21,000點計算,恆生指數跌點更接近5,000點。但當日下午香港金管局突然宣佈注資救市,使恆指一度倒升,最後只微跌4點,維持在17,600點的水平,被市場形容為大奇跡日。
但到了10月,投資者憂慮環球經濟會因金融海嘯而步入衰退,市場再次出現恐慌性拋售。雖然各國政府出手救市,但無助紓緩市場的恐慌情緒,使環球股市連日下瀉5%以上(俄羅斯、巴西、印尼等股市更曾經跌停);加上基金贖回、套息拆倉潮湧現,美、日等股市持續波動,恆指再受拖累而大幅下瀉,月底時更一度跌至10,000點邊緣。從07年的歷史高位比較,恆指一年內已回落超過兩萬點,跌幅超過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