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spy Gamer
《Crispy Gamer》是美國一家發布有關新聞、文化、評論、漫畫及視頻的電子遊戲網站,在六個月的測試後於2008年10月26日作為獨立網站上線[1]。其創始人員包括谷歌,eMusic以及遊戲網站GameSpy的前雇員[2]。2010年1月,即在收購gamerDNA的一個月後,編輯團隊被董事會解僱,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辭職抗議,但網站繼續保持運營[3]。2011年,Live Gamer收購了gamerDNA[4]。2012年,網站宣布停止運營[5]。
網站類型 | 遊戲網站 |
---|---|
語言 | 英語 |
持有者 | Live Gamer |
創始人 | 克里斯·赫德曼 約翰·基弗 克里斯·霍倫茲 安德烈·斯里尼瓦桑 阿爾迪斯·波里蒂斯 |
網址 | www |
註冊 | 可自選 |
推出時間 | 2008年10月26日 |
現狀 | 已停運 |
歷史
編輯《Crispy Gamer》由谷歌傳媒及娛樂總監克里斯·赫德曼(Chris Heldman)、GameSpy編輯主任約翰·基弗(John Keefer)、eMusic首席營銷官克里斯·霍倫茲(Chris Hoerenz)以及E2open工程師安德烈·斯里尼瓦桑(Andre Srinivasan)和阿爾迪斯·波里蒂斯(Aldis Porietis)共同創辦[2]。網站最初由赫德曼設計,設計理念為行業作者們所提出的「信任遊戲」(The Game Trust)概念。他在2007年E3電子娛樂展上向基弗提出了成立一家新遊戲網站的想法。基弗最初同意在公司收入中實行「政教分離」的規定[6]。公司總部位於紐約並於2007年10月成立辦公室,《Crispy Gamer》從測試階段到於2008年10月26日正式開通經歷了6個月時間,20名員工從《娛樂周刊》工作到《連線》。開通當天,網站宣布從摩根大通的星座投資(Constellation Ventures)籌集了825萬美元的風投資金[6][1]。2009年2月,《Crispy Gamer》與論壇媒體服務集團、麥克拉奇論壇信息服務和gamerDNA簽署了聯合協議[7]。
《Crispy Gamer》決定網站無廣告。儘管每月的獨立訪客人數達到了一百萬,但仍未有廣告收入。赫德曼將其歸咎於2009年的經濟大衰退,他將其描述為「極端天氣」[6]。2009年9月,約翰·基弗離開了網站,開始為GamePolitics.com撰寫文章[8][9]。2009年12月,公司收購了gamerDNA[10],一個月後,編輯團隊和大部分董事會授權的管理層被解僱,編輯團隊包括前《Joystiq》作家凱爾·奧蘭德(Kyle Orland)、斯科特·瓊斯(Scott Jones)、《每日秀》前副製片人約翰·泰蒂(John Teti)[6]、埃文·納西塞斯(Evan Narcisse)、詹姆斯·福吉(James Fudge)、郭瑞安(Ryan Kuo)、執行編輯艾麗斯·沃格爾(Elise Vogel)以及首席市場官安妮·米施勒(Anne Mischler)。為回應裁員,克里斯·赫德曼辭去了首席執行官一職以示抗議,原gamerDNA首席執行官喬恩·拉多夫表示他通過記者才知道了這一事情[3]。事情發生前一天,在《Crispy Gamer》的攝像師約翰·泰蒂與星座投資董事會成員兼代表湯姆·瓦瑟曼(Tom Wasserman)舉行的會議上,瓦瑟曼談到了他對該網站流量和廣告收入的不滿[6]。董事會決定將網站帶向「以遊戲為導向的廣告網絡」方向[11]。2011年7月,gamerDNA被Live Gamer收購,但《Crispy Gamer》仍在運營[4][12]。2012年1月,凱爾·奧蘭德表示該網站已經停止運營[5]。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Takahashi, Dean. Game journalism sucks: So Crispy Gamer raises money for an alternative voice. VentureBeat. 2008-10-26 [2016-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8).
- ^ 2.0 2.1 Chris Remo. Crispy Gamer Lays Off Writing Staff, CEO Resigns. Gamasutra. UBM plc. 2010-01-22 [2016-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21).
- ^ 3.0 3.1 Grant, Christopher. Crispy Gamer editorial staff laid off, CEO resigns in protest. Joystiq. AOL. 2010-01-21 [2020-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27).
- ^ 4.0 4.1 Takahashi, Dean. Live Gamer acquires Brandport and GamerDNA as it moves into games ads. VentureBeat. 2011-07-19 [2016-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5.0 5.1 Orland, Kyle. Please allow me to introduce myself.... Ars Technica. Condé Nast. 2012-01-23 [2017-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8).
- ^ 6.0 6.1 6.2 6.3 6.4 Goldberg, Harold. Crispy Gamer Gets Burned. The Big Money. Slate. 2010-02-03 [2020-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2-11).
- ^ Takahashi, Dean. Crispy Gamer signs syndication deal with newspaper chains, social network. VentureBeat. 2009-02-17 [2017-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6).
- ^ Totillo, Stephen. Game Journalist Shake-Up Shifts Personnel At Several Outlets. Kotaku. Univision Communications. 2009-10-05 [2016-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6).
- ^ Takahashi, Dean. Crispy Gamer fries itself: staff fired, CEO quits in protest. VentureBeat. 2010-01-21 [2016-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2).
- ^ Graft, Kris. Gaming Website Crispy Gamer Buys Social Network GamerDNA. Gamasutra. UBM plc. 2009-12-17 [2016-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20).
- ^ Glasser, AJ. Crispy Gamer closes editorial department, CEO resigns in protest. GamePro. International Data Group. 2010-01-21 [2020-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7).
- ^ Kieron Gillen. The Sunday Papers #129. Rock, Paper, Shotgun. 2010-07-25 [2016-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25).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