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祝文秀
本草稿尚未提交審核
提交前,請先查閱維基百科不是什麼,以免犯下常見錯誤。 要讓草稿被接受,需要至少滿足以下要求:
我們強烈不鼓勵您創建與您自己、您所在的組織、其對手或其產品相關的條目。如果您仍要這麼做,請申報利益衝突。 注意:若您提交之後,本模板出現在頁面最下方,表示您已成功提交。
如何改善您的草稿
|
祝文秀
編輯祝文秀(1897年—1988年),原名祝振亞,女,江蘇無錫人,新聞報人,邵飄萍之妻。早年在北京、天津一帶唱戲,1912年2月與邵飄萍在北京舉行婚禮,並改名文秀,在婚後利用女人的身份在京、津、滬一帶為邵飄萍探聽有價值的新聞消息,參與新聞調查。1926年4月,祝文秀在邵飄萍遭遇不測後孤身回到老家無錫西塘村,終身沒有再嫁。1988年,91歲高齡的祝文秀在西塘村悄然離世。
生平
編輯早年
編輯祝文秀原名祝振亞,1897年出生於江蘇無錫的一戶小商販家庭,原本家境還算殷實,可惜後來其父因為騎馬衝撞了一家古董店,損壞了許多值錢的古玩,賠光了所有家底。17歲時,祝振亞被天津一個到南方物色女孩子的戲班子相中,以一次借300元大洋安家費為條件,收她到班子裡學戲,其母徐三姐則隨她在戲班子內做繡工等雜活。
跟着戲班子,她輾轉在京津一帶,唱過京劇,也唱過梆子。由於扮相俊俏,歌喉甜美,人稱「花小桃」。「花小桃」在北京時,還與梅蘭芳等京劇名家有所交往。在祝振亞21歲那年,漢口鬧水災,她正在北京的一個戲班子裡為義演排戲,經邵飄萍年輕時一位老師的介紹,結識了邵飄萍。
交往一年後,祝振亞為邵飄萍的孝順打動,不顧邵飄萍職業在當時年代的危險性和其已經有了二位夫人的事實,堅持嫁給他。1912年2月,二人在北京舉行了結婚儀式,先後住在北京和天津。
婚後
編輯婚後,邵飄萍為祝振亞改名為文秀,並將新聞工作者的「手藝」傳授給她。在祝文秀的回憶中,邵飄萍與其在天津時為躲避靳雲鵬內閣的司法總長朱深,不便去北京,便吩咐祝文秀乘敞篷貨車到北京幫忙查找資料。到了《京報》報館拿到書後,她就去往火車站的站台上等車回津。突然,有一個聲音問:「你是祝小姐吧?」祝文秀一驚,發現身邊突然出現一個人力車夫,她頓時冷汗直冒,正不知如何是好時,車夫身後走出一個頎長的身影,卻是邵飄萍。 邵飄萍接過她手上的書,叫她跟這名車夫的車子走。後來回到在天津的旅館後,她問起此事,邵飄萍便若無其事地說:「我想鍛煉鍛煉你。」
原來,邵飄萍一直都在跟蹤祝文秀,他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考驗妻子是否有新聞工作者的膽量和智慧。此後祝文秀便責無旁貸地做了丈夫的好幫手,利用女人的身份為邵飄萍尋找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從此祝文秀成為了一名合格的新聞報人,雖然不是動筆的記者,但卻是如企業里的公關、警界內的線人一般。總之,是邵飄萍從未公開過的,然而事實上非常合格的「關門弟子」。
漂流日本
編輯隨着時局的不斷惡化,邵飄萍決定帶祝文秀前往日本,而前兩任妻子則留在國內,其中一個幫忙照顧自己的孩子,另一個負責打理《京報》的業務。
因為積蓄有限,邵飄萍與祝文秀在日本經常搬家,有些時候只能租住在破舊不堪的寺廟裡。 每日三餐除了蔬菜還是蔬菜,飢腸轆轆的他們也想吃點葷腥,但是奈何口袋不允許。偶爾有一次,邵飄萍會帶上祝文秀去一家中國餐廳解饞,兩人痛快地大吃一頓後,發現房錢不夠了,從此便再沒有出去吃飯。
「莫放春秋假日去,最南風雨故人來」,這是邵飄萍為了感激祝文秀日復一日的陪伴而寫下的詩句。
孤身六十年
編輯祝文秀嫁給邵飄萍7年了,她知道丈夫做的事會招來殺身之禍,她不敢想以後的日子,只盼望這一天永遠不要來到。但1926年的一聲槍響仍不可避免地發生了,為了自由,為了正義,邵飄萍走了,留下了剛滿30歲的祝文秀。
她在好友張季鸞的幫助下,帶着母親徐三姐輾轉在天津、上海等地,最後在沒有任何經濟來源的情況下,回到老家無錫西塘村。不少人勸祝文秀改嫁,但都被她一口回絕了,她說:「我遇不到邵飄萍這樣的人了」。
邵飄萍死後,祝文秀守寡60年,1988年,91歲高齡的祝文秀在西塘村無疾而終。
軼事
編輯祝文秀26歲那年,她家附近一個姓白的軍閥公館忽然增加了崗哨,戒備森嚴。祝文秀感覺其中肯定有料,就裝扮成一個不懂事的丫頭,混過一道又一道崗哨。也可能是她的個子較小,崗哨們都沒有在意這個丫頭的緣故,才讓她有擠到公館內探聽消息的機會。
她從公館內刺探到,這個白姓軍閥及家人被刺——這是驚天大新聞。
回家後,她連忙將所看到的情況告訴邵飄萍。第二天,《京報》上就刊登了這則獨家消息。為此,祝文秀得到了報館的一件獎品——一款好衣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