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otkit(也稱隱匿軟件[1])是指主要為隱藏其他程式進程軟體,可能是一種或以上軟體的組合;廣義而言,Rootkit也可視為一項技術。今天,Rootkit一詞更多指偽裝成驅動程序載入到操作系統內核中的惡意軟件,其代碼在特權模式運行,能造成意外危險。Rootkit最初用於善意用途,但駭客後來也用Rootkit入侵和攻擊他人的電腦系統,電腦病毒間諜軟體等也常用Rootkit來隱藏蹤跡,大多數防毒軟體已將Rootkit歸類為有害的惡意軟體LinuxWindowsMac OS作業系統都有機會成為Rootkit的受害目標。

現代操作系統應用程序不能直接存取硬件,而是調用操作系統提供的接口來使用硬件,操作系統依賴內核空間來管理和調度這些程式。內核空間由進程管理(負責分配Cpu時間)、文件存取(把設備調配成文件系統,並提供一致的接口供上層程序調用)、安全控制(負責強制規定各進程的具體權限和單獨的內存範圍,避免各進程間起衝突)和內存管理(進程運行時負責分配、使用、釋放和回收內存資源)四大部分組成。內核是種數據結構,Rootkit技術修改這些數據結構來隱藏其它程式的進程、文件、網絡通訊和其它信息(比如註冊表和可能因修改而生成的系統日誌等)。例如,修改操作系統的EPROCESS鍊表結構可達到隱藏進程的效果,掛鉤服務調用表可以隱藏文件和目錄,掛鉤中斷描述符表則可監聽鍵盤擊鍵等。Rootkit至今仍然是發展中的技術領域。

歷史 編輯

Rootkit一詞最早出現在Unix系統上。系統入侵者為了取得系統管理員級的root權限,或者為了清除有系統紀錄的入侵痕跡,會重新組譯ps、netstat、w、passwd等軟體工具(術語稱為kit),這些軟體即稱作Rootkit。其後類似的入侵技術或概念也發展到其他作業系統,主要是隱藏檔案行程、系統紀錄的技術,以及攔截網絡封包鍵盤輸入的竊聽技術等,許多木馬程式都用了這些技術,也可視為一種Rootkit。

2005年的Sony BMG CD防拷醜聞英語Sony BMG copy protection rootkit scandal即因揭發Sony暗中用Rootkit技術來防止盜版,有侵害用戶私隱之嫌,並可能威脅用戶系統,引發軒然大波[2]。Rootkit一詞也從此事開始更廣為人知。

參考資料 編輯

  1. ^ rootkit - 英中 – Linguee词典. cn.Linguee.com. [2023-03-17] (中文). 
  2. ^ 索尼丑闻让反盗版者三思. 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