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取樣

由InternetArchiveBot在話題外部連結已修改上作出的最新留言:7 年前

同意合併採樣到取樣,但是應該用「訊號」還是「信號」?例如:「連續訊號」和「連續信號」應該使用哪個?「離散訊號」和「離散信號」應該用哪個?Lielei 22:03 2006年7月28日 (UTC)

訊號和信號應該屬於陸台兩地的不同用詞,用繁簡轉換機制處理就行了。--Alexcn 09:16 2006年7月29日 (UTC)
繁簡轉換還能轉換不同的術語麼?比如硬盤-》硬碟什麼的,現在的繁簡轉換已經有這個功能了麼?--Lielei 08:45 2006年8月2日 (UTC)
如果點擊頁面上方的繁體、簡體標籤,就能看到這個問題已經解決了:)參見Help:中文維基百科的繁簡處理。--Alexcn 09:48 2006年8月2日 (UTC)

"Most articles purporting to justify a need for more than 48 kHz state that the 'dynamic range' of 16-bit audio is 96dB, a figure commonly derived from the simple ratio of quantizing level to full-scale level, which is 216, or 65536. This calculation fails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fact that peak level is not maximum permitted sine-wave signal level, and quantizing step size is not rms noise level, and even if it were it would not represent loudness,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TU-R 468 noise weighting function. A proper analysis of typical programme levels throughout the audio chain reveals the fact that the capabilities of well engineered 16-bit recording far exceed those of the very best hi-fi systems, with the microphone noise and loudspeaker headroom being the real limiting factors." 這段話我依照原文翻譯了,但是我覺得原文也是一家之言,我確實看到很多文章在談到音頻的時候說16比特就是最多有96db的動態響應,那麼20比特就是120db,現在流行的24比特的採樣就是144db。而新的研究表明人耳對大於96db的動態聲音有感覺,所以專業錄音現在採用24bit,而這段話否認這個觀點。我不是音頻方面的專家,希望有人討論確認。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取樣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鏈接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8月9日 (三) 16:33 (UTC)回覆

返回 "取樣"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