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M-44 SUBROC(SUBmarine ROCket,潛艇火箭)是一種部署在美國海軍的潛射火箭,作反潛武器之用。它攜帶一枚爆炸當量為25萬噸的熱核彈頭,是為鑽深核彈[1]

UUM-44導彈
一枚離開水面後的UUM-44導彈
類型戰區外反潛武器英語Anti-submarine weapon
原產地 美國
服役記錄
服役期間1964-1989年
使用方美國海軍
生產歷史
生產商固特異航空航天公司英語Goodyear Aerospace
基本規格
重量4,000磅(1,800公斤)
長度22英尺(6.7米)
直徑21英寸(53 cm)
彈頭25萬噸 W55潛深核彈
引爆機制深度引信(Depth Fuze)

發動機固態火箭推進器
作戰範圍55 km(34 mi)
速度亞音速
制導系統慣性導航系統
發射平台潛艇

研發

編輯

UUM-44導彈是在Nobska計劃英語Project Nobska(1956年夏天進行的潛艇戰研究)中數種受推崇進行研發的武器之一。[2]UUM-44導彈的研發在1958年開始,其技術評估在1963年完成。1964年,它在攻擊型潛艇USS Permit英語USS Permit (SSN-594)上具備初始作戰能力。[3][4]當UUM-44導彈具備初始作戰能力時,負責採購武器的美國海軍上將指UUM-44導彈「…有比UGM-27北極星導彈更困難的技術問題」。[5]

運作

編輯

UUM-44導彈可從21英寸潛艇魚雷管發射。發射後,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點火,UUM-44導彈上浮至水面。隨後,發射角度改變,並跟隨預定軌道飛向目的地。當在軌道上的火箭到達預定時間時,重返大氣層載具(包含彈頭)會從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分離。25萬噸的W55潛深核彈落入水中並迅速下沉,以在目標附近引爆。彈頭並不需要直接觸碰命中目標。

W55的直徑為35 cm(14英寸),長1 m(39英寸),重213 kg(470磅)。有些文獻提到W55是1958年7月22日的第一次硬餅乾行動英語Operation Hardtack I(英語: Operation Hardtack I)的實驗炸彈測試中演變而來的,實驗炸彈的完整二段式設計估計當量為20.2萬噸。[來源請求]研究員Chuck Hansen英語Chuck Hansen聲稱根據他的美國核計劃研究,W55和W58核彈頭共用同一個初級核彈設計或初級裂變階段設計,這款設計在2001年被他暱稱為Kinglet初級核彈設計英語Kinglet (nuclear primary)[6]

UUM-44導彈的戰術用途是作為緊急長距離攻擊武器(英語: urgent-attack long-range weapon),以攻擊時間急切潛艇目標(英語: time-urgent submarine targets),這些目標無法在不暴露發射潛艇位置的情況下,以任何武器攻擊(如要求進行空襲),或目標太遠,難以以潛艇發射的魚雷快速進行攻擊。UUM-44導彈在戰術上的原理與RUR-5阿斯洛克反潛飛彈Ikara導彈英語Ikara (missile)相似。UUM-44導彈的另一個優點是它在接近目標時不能被目標及時探測得到,並採取迴避動作,加上彈頭巨大當量使目標幾乎避無可避。但是,相比於RUR-5阿斯洛克反潛飛彈和Ikara導彈,UUM-44導彈的靈活性較低,因為它只能搭載核彈頭,它不能在常規(即非核)交戰中提供戰區外的火力支援。

UUM-44導彈的生產在1968年終止。它從未投入戰鬥,全數285枚W55核彈頭都在1990年隨着冷戰結束而退役。因為核彈頭對於UUM-44導彈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它無法交由其他海軍使用,也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在公認協議下它有被供應至北約國。1980年,一個計劃繼任者UUM-125海矛獲准研發。1982年UUM-125海矛的研發合約交予波音。該系統及其彈頭W89也在1990年隨着冷戰結束而取消。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Dr Peter A Goetz A Technical History of America's Nuclear Arms,, 2018, Vol 1 p419. ISBN 9781719831963
  2. ^ Friedman, Norman. U.S. Submarines Since 1945: An Illustrated Design History.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4: 109–114. ISBN 1-55750-260-9. 
  3. ^ Polmar, Norman. Tactical Nuclear Weapons. Proceedings (United States Naval Institute). 1983, 109 (7): 125. 
  4. ^ SUBROC was originally supposed to reach IOC with the attack submarine 「Thresher」號SSN-593, but that submarine sank before any missiles were loaded and tested on it.
  5. ^ Bill Gunston Rocket & Missiles, Salamander Books Ltd 1979, ISSB 0-517-26870-1
  6. ^ Beware the old story by Chuck Hansen,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March/April 2001 pp. 52-55.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