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專題:學校/校史清查工作組

校史清查工作組專注於清理學校歷史相關內容。主要關注創辦於晚清和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的學校。

指引

編輯

建校時間追溯

編輯

很多學校愛找一所書院當作前身,說自己幾百上千年前就成立了(南京大學,258年;泉州一中,1529年;桂山中學,1756年)。維基百科應該負起甄別真假的責任

如果學校早期的校慶是按照合理時間上溯的,可以以之為參考資料。

若有充分的各方觀點,以讓維基百科平實地敘述分歧,自然更好。例如武漢大學的校史爭議。

如果沒有很好的來源,我們只能有限度地原創研究一下。從校史來觀察前後的學校有無「合理的承續關係」。合理的承續關係應該是明確的學校改革、重組、機構交替、校名更改等。(但是有些校史只用「改名」「改稱」來糊弄,也挺難辦。)原創研究的建校時間可以標註為「某年(校名)」,從而規避原創研究的問題。

一般來說我們可以把改制新學堂的時間定為建校時間。即使書院和新學堂有完整而合理的承續關係,我們也應該在書院建立時間後標註「近代」時間。例子:合川中學的信息框。

至於合併、重組等複雜的關係,可能要細分到單位來考慮。譬如受大學區制(如北平大學)而合併的學校,校史應該正常計算。中國人民大學在文革初期解散,後原建制返回重建,也是可以算作延續的。

不過浙江大學同樣是關門大吉十年,但他後來只是借址重建,構成單位沒有承續關係,大概還是別算了。

分分合合的歷史

編輯

有些學校吞併其他學校,有些學校是由多個學校合併而成。如果新學校名字沒有明顯承接某個學校的名字,應該視作新的學校,以合併時間作為學校歷史的開端,可以在這之前新開段落介紹前身的這幾個學校。

如果新學校名字和某個舊學校相同(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學與北京醫科大學合併組建「新的北京大學」),或者和某個學校有明顯的承續關係(1931年7月,北平師範大學與北平女子師範大學合併,定名為國立北平師範大學),那麼應該以是校的歷史為主幹,其他學校以簡介或參見的形式介紹。而且,有些學校曾經吞併過其他學校,卻不按自己主幹歷史來計算建校時間,而是找吞併進來的學校中建校最早的,這也應該予以改正。

抗戰時期若學校西遷組成聯合大學,可以簡略寫,參見聯合大學的校史。若有汪精衛政府下轄的留守學校,可以另開條目介紹,並在原條目加入參見。

若兩岸分治以後大陸和台灣均有設校(大陸沿用,台灣在台復校),可以儘量創建「某某大學校史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之類的條目,避免重複維護。如果是類似交通大學這樣繁雜無比的校史,更應該這樣做。

合理的章節劃分

編輯

可以以歷史時代劃分(如華東師範大學北京體育大學),或者按校名劃分(如廈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但是不要分太細,如山東大學改個名就開一章節),也可以按照學校發展時期劃分(類似於輔仁大學北平時期,不過不夠典型)。

參與者

編輯
  1.  ——魔琴 留言 貢獻 新手2023計劃 ] 2024年2月21日 (三) 19:51 (UTC)

站內討論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