㝬簋húguǐ[a],又稱厲王簋胡簋[b][2]厲王胡簋[3]西周晚期青銅器國家一級文物[2],1978年5月出土於陝西省扶風縣。該器器形屬雙耳方座,腹內底有銘文12行124字。根據銘文可知,該簋為周厲王的自作器,製作於厲王十二年。該簋被中國國家文物局收錄到了2013年8月19日發佈的《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中,屬於禁止出境展覽文物[4]。該簋曾藏於扶風縣博物館[5]周原博物館[4],現收藏於寶雞青銅器博物院[6]

㝬簋
禁止出境展覽文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公佈
時代西周晚期
出土陝西省扶風縣(1978年)
現藏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入錄2013年
㝬簋在寶雞的位置
齊村
齊村
博物院
博物院
發現地「扶風縣齊村」和收藏地「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在寶雞地圖上的位置

外形紋飾

編輯

㝬簋通高59厘米,口徑43厘米,腹深23厘米,最大腹圍136厘米,重60公斤。[1][6]截至2016年,㝬簋仍是已知最大的商周時期青銅簋,有「簋王」之稱。本來是用來承放熟食的食器,而體型碩大的㝬簋應當是祭祀祖先用的禮器

㝬簋口沿向外伸展,頸部收束,腹部鼓起,圈足下方附有一個方座。雙耳呈獠牙獸首形,獸首高聳於器口,耳下有珥(環狀飾品)。口沿與圈足飾有竊曲紋,腹部與方座飾有直棱紋,方座頂面四角飾獸面紋[7]

銘文

編輯

㝬簋內底有銘文12行共計124個字,是周厲王為祭祀先王而自作的一篇祝詞[7]大意為:我晝夜盡心經營先王事業,以配皇天,我任用義土獻民,祀先王宗室。作此簋以祀上天,願上天保佑周室、王位和我自身。賜降多福、長壽和智慧。[5]

出土

編輯

1978年5月,㝬簋出土於陝西省扶風縣法門公社齊村(今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齊村)。當時正在進行夜間挖水塘施工,推土機從地下將㝬簋推了出來,司機發現它時,已經被推土機撞破。[8]由於此前寶雞就曾多次發現國寶級青銅器,在場村民輕易地就認出這是青銅器碎片,於是撿走了一部分。當地文物部門拼接修復器形時,發現缺失部分過多,從村民手中回購了被撿走的30餘片才最終比對焊接成型。[9]

註釋

編輯
  1. ^ 」為周厲王之名,讀作Hú,由於「」屬於偏僻字,部分資料將該器記作「(害夫)簋」,甚至直接記作「害夫簋」[1]「簋」,拼音guǐ注音ㄍㄨㄟˇ,音同「軌」
  2. ^ 周厲王的名字在史籍中被記作「胡」

參考

編輯
  1. ^ 1.0 1.1 陕西文物台湾展出 西周王器3000年后重逢. [2016-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0). 
  2. ^ 2.0 2.1 全国网媒宝鸡行走进青博赏国宝何尊 登阁感受《石鼓歌》. [2016-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29). 
  3. ^ 走进宝鸡. [2016-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06). 
  4. ^ 4.0 4.1 94件一级文物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中國新聞網. 2013-08-19 [2013-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4). 
  5. ^ 5.0 5.1 㝬簋. 漢典書法. [2016-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09). 
  6. ^ 6.0 6.1 175件“国宝”杭州巡展 盘点宝鸡出土青铜器之最. [2016-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09). 
  7. ^ 7.0 7.1 穿越时空—— 西周青铜器铭文赏析. [2016-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24). 
  8. ^ 国宝档案:西周胡簋. [2016-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10). 
  9. ^ 改革第一人 污名背千古——周厉王“革典”毁誉之辨. 中國改革報. 2015-09-23 [2016-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