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渠法
井渠法是中國漢朝所發展出來的地下窖井技術。
漢代張騫通西域之後,井渠法傳至西域。為治理鹽鹼地,莊熊羆向漢武帝建議開渠引洛水灌溉[1]。漢朝派遣一萬多名士兵先在地下挖暗渠,再將水從商顏山(今大荔縣北的鐵鏈山)引向東面。《史記·河渠書》載:「武帝初發卒萬餘人穿渠,自徵引洛水至商顏下。岸善崩,乃鑿井深者四十餘丈,往往為井;井下相通行水,水頹以絕。商顏東至山嶺十餘裏間,井渠之生自此始。」
參考書目
編輯- 維特魯威著,高履泰譯:《建築十書》,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6年。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史記卷二十九·河渠書第七》:其后庄熊羆言:「臨晉民願穿洛以溉重泉以東萬餘頃故鹵地。誠得水,可令畝十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