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里博
亞歷山大-費歷克斯-約瑟夫·里博(Alexandre-Félix-Joseph Ribot,法語發音:[alɛksɑ̃dʁ ʁibo]; 1842年2月7日—1923年1月13日),法國第三共和國的政治家,曾4度出任法國總理。
亞歷山大·里博 Alexandre Ribot | |
---|---|
第24任法國總理 | |
任期 1917年3月20日—1917年9月12日 | |
前任 | 阿里斯蒂德·白里安 |
繼任 | 保羅·潘勒韋 |
任期 1914年6月9日—1914年6月13日 | |
前任 | 加斯東·杜梅格 |
繼任 | 勒內·維維亞尼 |
任期 1895年1月26日—1895年11月1日 | |
前任 | 夏爾·迪皮伊 |
繼任 | 萊昂·布爾茹瓦 |
任期 1892年12月6日—1893年4月4日 | |
前任 | 埃米勒·盧貝 |
繼任 | 夏爾·迪皮伊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1842年2月7日 聖奧梅爾(Saint-Omer) |
逝世 | 1923年1月13日 巴黎 | (80歲)
政黨 | 無 |
生平
編輯里博出生於加來海峽省聖奧梅爾,畢業於巴黎大學法律系。他是比較立法學會(Sociéte de legislation comparée)倡導者和創始人之一。1875年和1876年期間,他先後在司法部擔任刑事事務主任和刑事局局長。1878年他被推選為眾議院中加來海峽省的代表(眾議員)。里博是一個溫和派共和主義者,並具有財政金融方面的專長。1885年10月他失去了議會席位,但1887年又再度成為加來海峽省代表,1909年被選入參議院。1890年3月至1892年2月擔任外交部長,提議與俄國恢復友好關係,醞釀成熟後於1894年締結為聯盟。1892年12月6日成為總理時,又兼任外交部長,但4個月後,他的政府即因巴拿馬運河醜聞而垮台。
1895年1月26日,里博再度出任總理,併兼財政部長,發起對馬達加斯加的遠征,並在該地建立保護國,但卻再度因財政醜聞而被迫去職。
1896—1914年裏博身為反對黨,他於1906年成為法蘭西學術院的院士。1909年當選為加來海峽省的參議員,在位上他特別關注外交政策。1914年6月曾短暫任總理,這個政府垮台後,他被任命為司法部長,同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再度出任財政部長,並擔任此職達兩年以上。1917年3月—9月,他又任總理和外交部長,他的最為重要的舉措是在該年5月任命菲利普·貝當將軍為法國陸軍總司令。
尼韋勒攻勢失敗導致法國士兵譁變,里博辭去總理職務,陸軍部長保羅·潘勒韋接任,里博繼續作為外交部長,一個月後辭職。
聖奧梅爾主要的語法學校(公立中學)亞歷山大·里博公立中學(Lycée Alexandre Ribot)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參考
編輯- 公有領域出版物的文本: Chisholm, Hugh (編). Ribot, Alexandre Félix Joseph.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第11版).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11. 本條目包含來自
官銜 | ||
---|---|---|
前任: 歐根·斯普勒 (Eugène Spuller) |
外交部長 1890–1893 |
繼任: 朱爾·德韋勒 (Jules Develle)
|
前任者: 埃米勒·盧貝 |
法國總理 1892–1893 |
繼任者: 夏爾·迪皮伊 |
內政部長 1893 | ||
前任: 夏爾·迪皮伊 |
法國總理 1895 |
繼任: 萊昂·布爾茹瓦 |
前任: 雷蒙·普恩加萊 |
財政部長 1895 |
繼任: 保羅·杜美 |
前任: 加斯東·杜梅格 |
法國總理 1914 |
繼任: 勒內·維維亞尼 |
前任: 讓·比安弗尼-馬坦 |
司法部長 1914 |
繼任: 讓·比安弗尼-馬坦 |
前任: 約瑟夫·努倫 |
財政部長 1914–1917 |
繼任: 約瑟夫·蒂埃里
|
前任者: 阿里斯蒂德·白里安 |
法國總理 1917 |
繼任者: 保羅·潘勒韋 |
外交部長 1917 |
繼任者: 路易·巴爾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