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律菲佛
法國哲學家
亨利·律菲佛(法語:Henri Lefebvre,法語發音:[ɑ̃ʁi ləfɛvʁ];1901年6月16日—1991年6月29日),又譯作亨利·列斐伏爾,是法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和社會學家,以開創對日常生活的批判而著稱,引入了城市權和社會生產的概念空間,以及他關於史太林主義,存在主義和結構主義的辯證法,異化和批評的工作。在他的多產職業生涯中,律菲佛寫了六十多本書和三百篇文章。[1]
亨利·律菲佛 Henri Lefebvre(法文) | |
---|---|
出生 | 法國朗德省阿熱特莫 | 1901年6月16日
逝世 | 1991年6月29日 法國朗德省納瓦朗克斯 | (90歲)
教育程度 | 法國巴黎大學博士 |
機構 | 斯特拉斯堡大學 |
知名作品 | 《空間的生產》 (La production de l'espace, 1974) |
時代 | 20世紀哲學 |
地區 | 西方哲學 |
學派 | 歐陸哲學 黑格爾 馬克思主義、西方馬克思主義 |
主要領域 | 日常生活 城市風格 辯證法 現代性 異化 歷史 文學 |
著名思想 | 日常生活批判 節奏分析 城市權 社會空間 |
生平
編輯亨利·律菲佛在1901年出生於法國朗德省阿熱特莫,1920年取得碩士學位,1954年取得博士學位。
1961年,成為斯特拉斯堡大學社會學教授,並在1968年提出其著名的城市權學說。
1991年,《空間的生產》英譯本面市。他在同年6月28日至29日之間的夜裏逝世。
日常生活批判
編輯律菲佛的空間理論,主要宗旨在於揭櫫人們日常生活過程中,有意無意間涉及到的各種社會空間,並致力定義出各式在世俗價值中,被忽略或被刻意隱藏的空間意義。
空間理論
編輯律菲佛的空間理論,主要可從三種分類入門:
- 空間實踐(spatial practice)
- 空間再現(representations of space)
- 再現空間(representational space)
現代社會三層論
編輯律菲佛提出,在「自願被控管者的時空領域」中,資本主義的日常生活可以分為以下三層結構:
- 下層結構(經驗):強制與適應的日常生活
- 中層結構(想像):由具有隱喻與轉喻功能的話語構成的社會關係
- 上層結構(意識形態):消費、廣告、時尚、旅行等等
註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Shields, Rob. Lefebvre Love and Struggle. Routledge. 1999. ISBN 0-415-09370-8.
外部連結
編輯- 空間(Space) - 陳露明
- 空間:社會產物與使用價值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