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感,或稱軀體感覺等,解釋了生物感知觸覺的能力,也稱為觸覺刺激。觸覺的基礎是表面靈敏度的機械性部分。

觸覺是人類從胚胎在子宮內發育的第二個月開始的第一種感官能力。其他感官,例如聽覺和視覺,則發展得更晚。剛出生的嬰兒只能看到距其自身30厘米左右以內的事物,4週後聽覺才能完全發育。[1] 但是在出生時,嬰兒會經歷溫差、乾燥的空氣和照顧者的移動。這種觸覺在嘴唇、舌頭和指尖上尤為明顯。因此,識別觸摸並對其進行分類是人們學習第一語言。區分觸摸自己和觸摸他人是重要的第一步。[1][2]

體感是觸覺壓覺溫覺痛覺本體感覺(關於肌肉和關節位置和運動、軀體姿勢和運動以及面部表情的感覺)的總稱。體感是和特殊感覺相對的一個概念。這些不同的體感模式源自不同類型的感受器。在哺乳類,體感的上行神經通路起源自身體不同部位的感受器,途經後柱-內側丘系通路脊髓丘腦前束脊髓皮層前束脊髓皮質後束,終於大腦皮層中央後回體感皮層[3]

上行體感通路通常包括三個神經元[4]:分別稱為一級,二級和三級神經元。一級神經元的胞體位於脊髓後根神經節三叉神經節或其它感覺性腦神經的神經節(頭和頸部)。二級神經元的胞體位於脊髓腦幹內,其軸突將交叉並進入對側丘腦。三級神經元的胞體位於丘腦腹後核,其軸突終於大腦皮質後中央回,即初級體感皮層。

初級體感皮層對應於Brodmann分區系統3,2,1區。初級體感皮層內的區域與身體區域存在對應關係,這個關係稱為體感皮質定位(Somatotopy)。傳入體感信息較多的身體區域獲得的皮層代表區域較大。比如手部在初級體感皮層中的代表區域比背部的大。體感皮質定位可用「體感小人」(Somatosensory homunculus)來表示。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TV-Dokumentation: Die Macht der sanften Berührung. Dorothee Kaden (Regie), Hessischer Rundfunk / Arte, Deutschland 2020.
  2. ^ Rebecca Boehme, Steven Hauser, Gregory Gerling, Markus Heilig: Distinction of self-produced touch and social touch at cortical and spinal cord levels. I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 Band 116, Nr. 6, Januar 2019, S. 2290–2299, doi:10.1073/pnas.1816278116 (Volltext onlin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3. ^ Nolte J. 2002. The Human Brain 5th ed. Mosby Inc, Missouri.
  4. ^ Saladin KS. 2004. Anatomy and Physiology 3rd ed. McGraw-Hill, New York.